QQ登录使用更方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在翡翠交易中,翡翠“种”的概念无处不在,因为“种”的优劣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翡翠玉件的品级高低,是评价翡翠商品价值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目前的商界及至学术界对翡翠的价值评价甚至形成了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色”第一重要,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种”应摆在首要位置,故有“外行看色,内行看种”之说。这两种观点是见仁见智的结果,对于中档或中档以下的翡翠,从适用兼观赏的角度来看“种”好“水”好第一重要;对于中档以上的翡翠,从价值高低兼欣赏的角度看,则颜色至关紧要。但高档翡翠至少必须种、色、水俱佳。在实际中,高档翡翠毕竟为数很少,所以种第一,色应屈居第二——这也符合中国人评价玉料时“首德次符”(质地等内涵因素属于“德”的范畴;颜色等直观表现属于“符”的范畴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种,又称“玉质”或“结构构造”,在云南省地方标准《翡翠饰品分级》中,将这一概念定义为“质地”。“种”反映了硬玉矿物结构(玉肉的结构)的疏密、晶粒的大小或粗细特征。简言之,“种”就是玉肉结构的致细程度和晶粒的大小粗细,再简要地说,“种”就是玉石材质的疏密粗细。这样的理解不但对翡翠适用,对其他玉石也同样适用。根据翡翠结构的疏密和晶粒的大小,可将翡翠的质地划分为4个品级:
(1)致密级。 凭肉眼或借助于10倍放大镜看不到玉肉中的晶粒体,看不到微细的裂隙或纤维状结构,看不到“翠性”。这个档次的翡翠玉肉中晶粒直径不大于0.1毫米,属高档货的质量指标。
(2)细粒级。 用10倍放大镜可以看出玉肉中极少数的细小的晶粒体,可以看到很少的细小裂隙或纤维状结构,偶见翠性。细粒级翡翠玉肉中的晶粒直径大于0.1毫米但小于1毫米,品级尚佳,属中高档或中档货的质量指标。
(3)中粒级。仅凭肉眼就能发现翡翠玉肉中大小不均的晶粒体,可以看到细小裂隙纤维状结构或团块状、斑点状的绵一类物质,可以较容易地看到翠性,中粒级翡翠玉肉中的晶粒直径在1~3毫米间,品级一般,属中档或中低档货的质量指标。
(4)粗粒级。凭肉眼明显能看出翡翠玉肉中的晶粒体,可明显看到裂缝,纤维状结构或团块状,斑块状的“绵”一类杂质,可明显地看到翠性,粗粒级翡翠玉肉中的晶粒直径大于3毫米,品级较低,属中低档或低档货的质量指标。
致密级和细粒级的翡翠,商业界人称为“肉细”、“种老”或“老种”,如老坑玻璃种翡翠(卵石料);中粒级、粗粒级的翡翠,商业界俗称“肉粗”、“种嫩”或“新种”,如新坑豆种翡翠(山石料)。 “老种”的翡翠,质地发育良好,因而结构致密,组织细腻,常表现为底、水、色俱佳;“新种”的翡翠质地发育一般,结构较为疏松,组织粗糙,质量品级不高。为什么玉肉会有粗有细,翡翠有“老种”、“新种”之别,有一种较新颖的观点认为:“水能养玉,有水则灵,有水则透”,例如相同种类的玉,卵石状玉料的结构构造和透明度就常常优于山石料,这是因为卵石状玉料长期处于地表(下)水的浸泡,冲击再加上其他地质作用,在漫长的岁月中会发生“水岩反应”,促使玉石的结构良性发育,同时会使玉石中的微细裂隙发生愈合。能发生水岩反应的地质环境有助于细化结构,使玉石的透明度提高;而山石料尤其是处于地下干燥的翡翠原料,其生成环境和条件与卵石料就有所不同,从一定程度,一个方面影响到了其结构的发育。有水或无水的环境中,其中产出的玉质是不同的,如田黄石、软玉、翡翠等玉石,都有这一规律。
玉石的质地和透明度、颜色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通常,“种”好则“水”好,若“种”、“水”都好,则更容易衬托出色的明丽和形状。在市场中经常可以看到,有的翡翠饰品虽然颜色较浅,但因其“种”好,则很有灵气、很耐看;有的翡翠饰品虽有较绿的色,却因其种质差,色好也往往缺少魅力。在翡翠的石料中,有的翡翠原石的颜色较淡,只有脉状的绿丝,因其种老透明度好,制成工艺品后,其颜色会比原先明艳,鲜活——俗称“绿吃石头”;若种嫩质地不好,透明度不佳,即使原料上有较深的绿色,制成工艺品后,颜色反不如当初——俗称“石头吃绿”。可见,翡翠玉质的重要性。
在选购翡翠玉件时,可将玉件拿起在灯光或阳光下对着光由下往上观察,若玉件内部的晶粒很小,很均匀,玉件内部结构很细腻,看不出有明显的石纹,玉件透明度好,则翡翠的种质优良;若玉件内部的晶粒较大,分布不均,玉件内部结构疏松,甚至能明显看出里面的“绵”,石纹或团块、斑块状物质,玉件的光泽,透明度差,则翡翠的玉质低劣。对于大小相近,颜色相似,款式相同,雕工水平在同一层次的翡翠玉件来说,玉件的玉质不同,其灵秀程度、润泽程度美感会有很大的不同,其价格也常常会相差甚远。根据质地、颜色、透明度等特征,市场中把翡翠分为许多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