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65|回复: 0

收藏印章三大讲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17 11: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QQ登录使用更方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自明代中叶以降,篆刻的边款艺术成就与明清流派印章艺术是并驾齐驱的。这一显著特点,倘使说明清流派印章艺术是秦汉印优良传统一脉相承的发展产物,那末,明清卓有大成的边款艺术则是秦汉印苑里所未曾有的全新创作。
鉴定一方印章是否为明清时代的,经过识包浆质地,析刀法特征,观印钮体式这样三个过程应该是不难断定的。但涉及具体篆刻名家,则必须依据存世可查的各项物证资料,及印章本身的边款内容风格来仔细考证。严格说来,篆刻家同时也是风格不一的书法家,自书自刻,或者不书而刻的款识,常常表现出一种毛笔所达不到的韵味。有的神似晋唐小楷,有的宛如魏晋草书,有的像北碑,有的像汉简,各种书体神韵毕现,仿佛成了一个微型的碑林世界。
篆刻家在印旁刻款,则始于明代。印款除题年月姓名外,有时还加上其他词句,类似跋语。内容多的,占满一面、两面、三面、四面,甚至包括石顶刻上五面。有的书称“印跋”。石章刻边款的始创者文彭,刻法如同刻碑,是先写款字,然后依墨下刀,每一笔双面着刀。继之者何震则开创了不写款字,操刀便刻,每一笔只刻一刀的单刀直刻法。双刀法依笔迹而刻,比较能体现笔意,单刀直切,淋漓痛快,则比较容易表现出刀味与石味。明末清初一批印人,石章边款不论篆隶真草,还是多数用双刀法。直到乾隆年间,丁敬开始全用单刀法,蒋仁、黄易以下群起效之。单刀法遂成气候。
五百年来边款艺术的辉煌成就,事实上却是不太为人们,甚至不太为身在印林的印人所注目。古往今来,无数有作为的印人们,似乎是默守着“作而不述”的契约。印款文字是书法艺术在石章上的再现,刻刀则是名副其实的铁笔,印人书法水准的高下优劣,将真实地反映于印款。因此,历来的篆刻家,均不甘愿放弃偌大的足以表现技艺的“疆场”。为了刻款的需要,他们认真地研习真、行、草、隶多种字体,至少精于一体,以免造成印面颇佳而印款难以匹配的遗憾。小中寓大,尺水兴波,印款的篇幅总多于印面,大智慧的印人岂有不做其文章而尽情发挥的?须知,印款文字中蕴藏着丰富而珍贵的史料。
在鉴别名家印章真伪过程中,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全部伪造或部分伪造,如“真款伪印面”或“伪款真印面”。还有他人代刀,如吴昌硕晚年有些作品由他儿子吴臧堪代刀;赵之谦的白文印“餐经养年”印面、四面魏书边款,以及顶端的佛像都是由赵之谦手书手绘后,由其弟子钱式代刻而成。此类代刀的作品可以另当别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门户|站点地图|手机版|翡翠说珠宝论坛 冀ICP备14005734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13012902000119 联系微信 66598831

GMT+8, 2024-12-12 07:14 , Processed in 0.05588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