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66|回复: 0

中国古代玉器中的“六瑞”与“六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17 17:4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QQ登录使用更方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中国文物报2002年01月04日第004版家具玉器古钱币中国古代玉器中的六瑞与六器王樾文,这篇文章就礼玉问说本文的礼玉,并非泛指礼仪中所用的切玉器,而是专指赀琮。璋璜琥这6种器,也可称为六瑞,便是6种瑞玉的意思。  发鼐先生的这观点,还在他的汉代的。器文作了论述周礼所说的用以礼天地方的六种玉器,便属于这类,我们现在知迅这六种瑞玉礼仪上使用的玉器,战和汉初的礼学家理想化了的礼器系统之。  很显然,夏鼐先生误解了六瑞与六器的界定。因此,他的文章中有关玉礼器问关于六瑞与六器的说法,主要载于周礼。应该说明,运动以来,在有关两汉以前的诸多研究领域中,周礼包括礼是被引证最多同时也是受批评最多的古文献。我认为,周礼难免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错误。但比如果对之加以全盘否定,这样的看法竹定会是错误的。  周礼官大宗说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这里,问很清楚,六瑞即是指镇圭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6种器物。  又说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琼礼地。以青礼方。以赤璋礼南方,以臼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这甩问也很消楚,六器就足指苍璧黄知青圭赤琼白玻玄横6种器物。  我们可以,楚地看出。六瑞和六器甩然同,礼器,但者的名称用料及形制和功用是完全不同的。  瑞与器行是不同的。瑞。说文解字释瑞。以玉为信也。郑玄注解说人执以曰瑞,瑞,符倍也。典瑞云若天子受命于天渚侯不得受瑞于无唯受命于天子,故名瑞。瑞。即符倍荞也。可六瑞是以。制作的用于朝聘的信物,在君臣之间爵秩等级。在邦国交往之间。用于礼节和等级。所谓不执上者,未成国也也是指这个意思。  礼关于六瑞的用料尺寸形制纹饰存详细的记述。  六瑞之是镇圭,由天子执之。郑玄注镇,安也所以安方。镇圭者,盖以镇之山为饰,圭长尺有寸。宽度为寸笔者注古人认为。镇圭是上天赐于天子六瑞之是桓圭。由公执之。桓圭两面各棱。长九十。孙冶让周礼正义释桓盖面。面各棱。合之为棱,正与桓植相似。  六瑞之是信。为候所执。郑玄注信当为身声之误也。身上,躬。盖皆以人形为饰4欲其愤行以保身。圭皆长七七六瑞之是躬=,巾扪执之。郑玄注们执躬圭,盖皆象以人形为饰。孙冶让正义躬圭人形微曲。圭长七寸笔者注。  六瑞之是谷璧,由子执之。郑玄注谷以养人。,璧径皆寸。  六瑞之六是蒲,由历执之。郑玄注蒲为席,所以安人也。费径皆4.  六瑞之中,镇桓圭倍躬土的外形都是样的,但料玉质要求不,尺寸不同,纹饰不同。以玉料来说天子用全,上公用龙,侯用瓒,伯用将。这是应该注意笔芥以周礼剡上寸半,像天晷地方也为小要依据,请友人绘出瑞巨的外部形状,然而于纹饰实小敢造次。宋沈括梦溪笔谈对广增有段记述如蒲谷嗯礼悉作草稼之象。今人发古冢得蒲,乃刻之蓬蓬如鼎抱叱谷璧如粟粒玎。前车之鉴,+敢有所杜撰。  器不同于瑞。器,是礼神的玉器。仪礼说谓礼神曰器。又说对之执之曰瑞,礼神曰器,散文则,虽执之亦曰器。六器的名称形制功用与六瑞不同,六器的主要功用妃用以礼神。  错将六器作六瑞。这是不是说只要把六瑞当作六器看待。问也就随之解决了。  答案是否定的。冈为这并不是个更移名称的问。其。六瑞的用料及色彩不同于六器。  古人认为,天地间有赤青黑臼玄黄六采。苍,黄琮青赤璋白琥玄璜同六彩是相对应的。其;六器在治玉思想及要求方面不同于六瑞,因此其形制处不同的。周礼春官大宗伯说礼神者,必象其类,璧圆象天,琮方象地,圭锐象存物初生,归璋,象复物卞死,琥猛象秋严,半璧曰现象冬闭藏地上无物,唯天半。其,尺寸不同。周礼考工记说典瑞直言,所用礼神,不言尺寸。  巾此来看,六器并。没有尺寸要求。足因为系礼神之器,小便直言而己。解决这问。只有待将来的出土实物作判定了。顺便指出,六瑞与六器当中都有璧圭,但瑞璧六瑞与六器,从其发源而至西周,期形成完整而又系统的用玉制度,直至尔后逐渐衰落及至消,是个,长而又复杂的过私如果对之不加考证,是无法作出正确解释千座汉墓不成套的六瑞或六器,便对之加以否定。我认为。即使怂发掘出周天子墓。也不定就有六瑞或六器同出墓的情况,这是古代的用工制度所决定的。关于这问六器的界定。因此,先生关于玉礼器问的解释是不能成立的。另外,先生还引据尚书白虎通义等文献有关器与瑞的记迷认为六瑞是从瑞发展而来,器是六器的核心,则史属误解。关六瑞与六器的考释,理应另辟专论。又兼篇幅所限。在此不赘。  代考古方法抵牾。先生是笔者崇敬的前辈先哲,十几年前,笔者刚从事玉器学习和研究初始。  即对先生所作商代玉器的分类定名和用途及汉代的玉器奉之为圭臬,至今不改初衷。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断发现新问,纠正错误,这正是先生所倡导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年。宥又先秦器的研究,玉礼器足重点,而在玉礼器当中。六瑞与六器又是其核心。而这方面的研究尚属薄弱。有义古代用,度的研究则属空白。我以为。只有不断努力。多出成就。这才是对先生的告慰。因此。我们对中国古代玉器中的六瑞与六器的误解或错误认识,理应予以纠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门户|站点地图|手机版|翡翠说珠宝论坛 冀ICP备14005734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13012902000119 联系微信 66598831

GMT+8, 2024-12-12 08:33 , Processed in 0.05955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