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02|回复: 0

老律师寻找海南民间散落的古玉珍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1 12: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QQ登录使用更方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陈作发收藏的红山文化玉璧。                       

                        陈作发收藏的羊脂玉蝉。                       

                        陈作发收藏的羊脂玉佩。
                  文\见习记者郭畅海南日报记者刘贡
  陈作发是一名律师,也是一位古玉和陶瓷的收藏爱好者。在将近40年的时间里,他已收藏各类古玉几百件。
  用“伴玉而行”来形容陈作发的大半辈子,再恰当不过。陈作发认为,“美玉不会消亡”,只是暂时“沉睡”在民间。“每一个藏品都仿佛在诉说一个古老的故事。而这个故事,只有你跟它有共鸣。”
  慕名找到陈作发,见到的是年过六旬的老先生。他随便带了几十块古玉,一一摆在他合伙的律师事务所会议桌上。鉴赏者一块一块拿起来,细看大吃一惊,海南怎么会有这么多宝贝?
  陈作发脸上依然是谦逊温和的笑容,用不急不促的语调,娓娓谈起他与玉的情缘。此情此景让人想起了“君子比德于玉”的古语。
  古城底蕴与玉结缘
  1978年,26岁的陈作发任广东省琼山县府城人民公社东方红管理区革委会副主任,负责帮助各种成分的人群落实政策返城,也就结识了一名叫黄庆福的原国民党校官。
  “那时文革刚刚结束,黄庆福的亲戚从文昌乡下上来,说带了些玉想卖掉。我就说卖给我吧。”陈作发回忆,他带黄庆福去东门旧货店,请人鉴定价格,按照5元至10元不等,将这一批十几件全部买下。
  “花了我三个月的工资!”陈作发说。家境虽然一般,但自小在府城这座琼州古城长大,多少也见识过一些藏品,个人还收了些古钱币。他说:“根在古城,自然而然的,就会被古钱币、古玉这些传统韵味所吸引。”
  玉毕竟比钱币要贵气。陈作发开始寻找资料,想弄明白这些古玉叫什么名字,出自哪里,又如何到了海南。这一发便不可收拾,从此与玉结下深深缘分。
  自打开始收玉,陈作发便热衷奔波乡野村寨,收藏散落在海南民间的古玉。海口东门市场,一个在闹市中藏宝的福地,也是陈作发最常去的地方。怎样辨别出一块古玉,陈作发别有心得,“收玉,讲究先看人,再看货。首先要了解卖玉人的玉器来源,他是否有收集真货的渠道。”
  用“伴玉而行”来形容陈作发的大半辈子,再恰当不过。收藏古玉的人无疑是心思细腻的,正如《诗经》所述:“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陈作发多年来,总是能沉淀自己潜心研究古玉,不断对海南的民间古玉进行探求。
  “收藏得太多,会不会考虑卖掉一部分古玉?”面对大家的问题,陈作发坚定地摇头道:“从来不会卖掉它们,有古玉就收藏,有时候觉得它们就像我最亲近的人,好东西应该有个好归宿。”
  对陈作发来说,古玉收藏不是投资,更不是盈利,而是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儒家之所以尊玉崇玉,提倡佩玉,是希望人在佩玉时,时刻提醒自己,玉所具有的 “德”,我们也要具备。“看,这块玉的造型是一面古镜!”陈作发介绍藏品时,经常从形、材、质里找韵,也找寻为人处世的道理。
  分享交流玉文化渊源
  38年过去了,陈作发至今已收藏高古玉、红山古玉、明清古玉等各类古玉几百件。
  藏品多了,也不是件件都包装得华丽。陈作发的古玉用软纸或碎布包了,叠放在有些陈旧的铁皮盒子里。“这块是红山文化玉璧,直径8.1厘米,孔径2.1厘 米,厚0.4厘米,外径不太圆,刃边,型制古拙,典型红山玉璧器型。呈朱砂沁色,自然柔和,玉色为浅绿色,玉质温润。”但为何要设计成刃边,陈作发表示不 得而知。
  陈作发一一介绍这十多件成色不同、厚薄不一、各具特色的红山文化古玉。在LED灯光照射下,件件透出古老而深邃的色彩。
  “红山文化伟大原因之一是造型具有抽象艺术和具像艺术结合的特点,既抽象又写实,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陈作发认为。
  在海南,红山玉并不是随处可觅,陈作发开始收藏古和田玉,以及其它藏品。“这块清代白玉葫芦纹佩,长6.4厘米,宽5.5厘米,厚0.7厘米,新疆和田 玉,色白微泛青,脂状光泽,晶莹剔透,雕工精细,拉丝工一步到位。”在其“攻玉读瓷”的微信相册中,陈作发的藏品描述得非常仔细,最近分享的元代梵文天 珠、明万历年间紫砂壶、夏代玉蝉等,让人眼前一亮。
  “每一个藏品都仿佛在诉说一个古老的故事。而这个故事,只有你跟它有共鸣。”陈作发形容。
  在陈作发的朋友圈里,分别展示了新疆和田羊脂白玉籽料雕琢的宋代玉蝉、文化时期至夏代白玉蝉、春秋时期和田青玉玉蝉等几款玉蝉。其中一款明代玉蝉别具特 色。这是一块新疆和田青白雕琢的佩玉,头部有牛鼻孔,寓意着腰“蝉”万贯,玉蝉头部雕琢“富”字,也寓意着富贵吉祥。从雕工来看,其古拙粗犷,时代风格十 分明显。“禅在古人心中的地方很高,常用蝉的羽化涅槃比喻人的重生,向来被视为高洁、通灵的象征。‘生以为佩,死以为含’,古人常佩戴蝉型玉佩祈求心灵不 灭,涅槃为仙。”陈作发介绍。
  过去没有微 信,藏品只能与极少数人分享;如今有了现代工具,陈作发也不藏着掖着了。“收藏不是‘孤芳自赏’,‘晒出来’,让大家看到海南地区是有大量优秀文化藏品存 在的。”陈作发说,由于国内对古玉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起步较晚,至今在古玉研究方面都没有统一的教科书,也没有科学的测试手段,更多靠经验。海南 藏品让更多人知道,也是对古玉知识的普及。
  唤醒海南珍品价值
  陈作发初中时期经历了文革,学业被荒废,后来自学完成本科汉语言文学和法律学的双学位课程,与人合伙开律师事务所。从事律师工作之余,陈作发就去寻找古玉,积蓄也全用来收藏。
  年过花甲还经常出庭辩护,那么做律师和收藏有关系吗?
  “看似无关,实则有相同之处。做律师和收藏都要讲究逻辑性,每一件藏品都要先考虑它的存在是否符合逻辑。”这“逻辑”二字,一直就是陈作发断定藏品价值的不二法宝。
  陈作发说,他小的时候,就听人说解放前,文昌籍国民党军统局局长郑介民从大陆拉了两大车古董到海南。解放后,这些古董流落到了海南的民间。加之海南有很多华侨,仅凭这两点,海南地区的古董一定是大量存在,就不会是古玉收藏的“沙漠”。
  “美玉不会消亡”,只是暂时“沉睡”在民间。陈作发认为,与内地古玉面世背景不同,海南流落在民间的古玉,被人存放起来,当此人决定出手古玉时,就会有一批古玉流入市场,“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陈作发笑着说。
  很多人认为,受地域、人文历史条件等因素制约,海南古玩资源有限,品类也不像大陆其他地区那样繁多庞杂。但是从陈作发近40年的古玉收藏之路来看,海南收藏文化并不是一片沙漠,民间藏家的道路虽然艰辛,但在海南“沉睡”的古物在耐心、恒心支撑下,终能觅其踪影。
  作为海口市收藏协会副会长,陈作发认为在打造黄花梨、沉香、黎锦等海南特色收藏品牌的同时,应积极寻找散落在民间的古玉珍品,唤醒它们“沉睡”的价值。
  本版图片均由海南日报记者刘贡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门户|站点地图|手机版|翡翠说珠宝论坛 冀ICP备14005734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13012902000119 联系微信 66598831

GMT+8, 2024-12-5 02:37 , Processed in 0.05780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