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63|回复: 0

[知识] 通过和田玉的光泽感区分料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18 15: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QQ登录使用更方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当我们面对一块玉石,我们习惯去评价它颜色的青白和结构的粗细,或者留意皮色的真假和工艺上的优劣,却往往忽视了玉石原本的光泽,不少朋友觉得我们看一眼就能判断玉质好坏或产自哪里,实在是神奇的能力,其实把握好玉石的光感,这一切并不难判断。这篇我们就来谈一谈和田玉的“光感”。

何为光感?
光感,是一个较少被提及的概念,它是指玉石在光线照射下所呈现出的折射及反射效应,通俗地讲,就是光线从空气里传播到玉石上,一部分继续进入玉石,一部分被弹开,由此产生的视觉效果即光感。

29.jpg

观察和田玉的光感一般有三个作用:

1.判断原石修型与否,借光而看,未修型的原石光线在表面流转自然,过渡流畅,无突兀感和不合理的棱角。

2.判断皮色真假,真皮在光下反光柔和,而假皮干涩晦暗。

3.判断玉质,进而推论产地。

如何观察光感?
行话说“灯下不看玉”,是讲灯光会影响人对玉石颜色的判断,比如和田玉柜台一般采用白光灯以突显玉石的白度,翡翠南红有时会用暖光灯来提色,在观察和田玉光感的时候,最好在柔和的自然光下进行,如果条件不允许,室内灯光也并无不可,灯光对于光感的影响并没有对于颜色的影响那样大。

观察光感,无非以下两种形式:

1.静观。

玉石是一种半透明物质,光线在玉石内会发生折射,看一看光线射入玉石的深度,即“吃光度”,就是玉石能够容纳多深的光线,吃光度这个概念很重要,后面我会详细讲。

光线在玉石表面也会发生反射,由于玉石表面不像玻璃那样光滑,所以这是一种漫反射,漫反射呈现出来的效果是一种油脂般的光芒,这就是我们视觉能看到的“油润度”,这种视觉油润度已经成为玉石审美标准之一,而“玻璃光”正在逐渐被市场摒弃,不少新玩玉的朋友有一个误解,会把抛高光做的锃亮的玉器当做是“油润”,其实油润感不是刺眼耀目的“亮”,而是柔和内敛的“光”。

2.动察。

将玉石与光源呈45度角,并缓慢转动,看光线在玉石上流动的流畅程度,这主要用于判断皮色真假和修型与否,注意不要从背后打灯或侧面打灯,那是观察瑕疵和结构的方法。

30.jpg

光感与玉质的关系
光感,能够很好地体现玉质,它与和田玉的糯性、老熟度、致密度紧密相关,这里讨论的是经过打磨的成品玉器的光感,即玉石加工过后露出来的“肉”,毛料和籽玉原皮不在讨论范围内。

1、吃光度体现了玉料的糯性,反映了老熟度。为了形象地说明这个问题,用三块肥皂做例子。

31.jpg

由左至右分别是香皂、洗衣皂、精油皂,不难看出,在光线的照射下,三块肥皂的吃光度不同:

香皂吃光最浅,光线射入深度不够,几乎就是停留在表面进不去,所以视觉上相对生、瓷;洗衣皂介于另两者之间,光线射入内部的深浅适中,比香皂深,却没有精油皂那么深,所以视觉上是一种油、糯的感觉;精油皂吃光最深,光线能射入内部很多,所以视觉上相对水、透。

我们再看看细图,感受一下文字描述不全的那种感觉:

肥皂是生活中随手可得的物品,对于很多没有条件接触大量实物的玉友,以此揣摩玉性也是个不错的办法,将肥皂对应不同玉性的玉料,就可以得出判断玉性的一个标准,不吃光不好,吃过太多也不好,不深不浅才是老熟,这和玉石的交织结构有关,至于吃光多深才是适中,有人说是2mm,这个不可测量,只凭个人体会:

吃光
适中
玉性

糯性、老熟度是很多资深玉友追求的境界,和田玉追求的就是油糯感,完全不吃光的如瓷器,吃光太多的如玻璃,都不是和田玉的理想玉性,我们常说的羊脂玉正是这种像羊油一般似透不透,内含丰富的感觉,不仅是玉石,就连核桃菩提、紫檀橄榄等文玩的包浆,都是在追求这种吃光适中、宝光内蕴的美感,这也符合了国人含蓄的审美心态。
翡翠说和田玉论坛http://www.feicuishuo.com/forum-46-1.html
此外,吃光度还受玉石体积和薄厚的影响,越小越薄的玉器,在光线下越显得水透,所以当见到一块比较薄的玉牌,打光即透,我们不能简单由此就判定它是青海料,还应视具体情况斟酌而论。

2.油润度体现了玉料的致密度,密度越好看上去就越油,密度不够,则油润感略欠。这是玉友的共识,细密的料子打磨出来以后,看上去是一片润泽,油乎乎的光感,相反密度不太好的料子再怎么打磨,看上去也显得粗糙干涩。为了形象化,还是拿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来解释:

32.jpg 33.jpg


豆腐经过冷冻,分子间隙变大,密度变差,所以同样一刀下去,豆腐是光滑的,冻豆腐则千疮百孔,其实玉石打磨后的表面也是这样,只不过这些坑洼很小,肉眼看不到,而因此反射的光感却能被我们的眼睛捕捉,进而感受到油润与否。

对于一些密度不好的料子,很多人习惯抛高光遮掩,比如粥状结构的韩料,只能抛高光,做哑光根本不能看了,可即便做了高光,由于其本身的结构粗糙,所呈现出来的光感也是死板的,亮虽亮,不够油润,而是一种蜡状的光泽,再比如这几年兴起的贵州罗甸料,由于本身结构和交织度的问题,成品是一种瓷状的光泽,缺乏玉的油润灵秀。

34.jpg

此外,油润度还受打磨工艺、盘玩效果和商家刷油上水蜡等因素的影响,这些与光感无关,我们日后再表。

光感与产地的关系
不少玉友判断玉石产地的时候,着急从微观下手,或用放大镜看毛孔,或用手电筒看结构,试图找出网上帖子里所说的“颗粒状”结构以此证明是俄料。有一次,一位朋友来我这里,从兜里拿出一个巨大的放大镜和一个照明用手电,然后从玉石的背后打着光有模有样地看了起来,这阵势夸张,我想说点啥又不好意思说。现在假毛孔的作伪水平非常高,成品特意只留一点点毛孔,用来仿籽料的俄料也不会太差,根本看不到松散的“颗粒状结构”,在结构和毛孔皮色都无法判定的时候,我们需要的就是“光感”。

其实光感与产地并无直接关系,光感受很多因素影响,而光感能够体现玉质,玉质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产地,所以光感与产地之间也有踪迹可循,我们常说青海料“透”,俄料“瓷”,正是在描述所见的光感。撇开新疆山料和韩料等玉料,来说说市场上主流的,也颇具代表性的俄料、籽料、青海料。

35.jpg

上图三件成品,由左至右分别是俄料、籽料、青海料,上文我们摆弄过肥皂,可以将光感与玉质的关系套用在这里,仔细观察不难发现:

俄料吃光浅,糯性不佳,油润度一般,密度不佳;
籽料吃光适中,糯性好,油润度很好,密度高;
青海料吃光深,糯性不佳,油润度一般,密度一般。

这里值得一说的是,青海料有着独特的砂糖状结构,无油脂光泽,但是不能因此断定它的密度不好,打灯来看结构还是比较细腻的,但是这种细腻区别于籽料的细腻,交织度不够,所以细,但是水透,请玉友们注意区分。

我们来看微距拍摄的细图,你是否能感受到光感与产地的联系:


36.jpg

那么,结合吃光度、油润度,我们可以得出关于“光感—玉质—产地”的一个大致结论:

产地
俄料
籽料
青海料
吃光
适中
玉性
油性

以上是对各产地的整体玉质做一评述,我们根据文化传统和审美需求,为玉料定义了各种标准,然而各花入各眼,有人就喜欢青海料的水嫩通透,有人就喜欢俄料的亮白厚实,没有一种玉石可以被一票否决,只是不同玉料对应不同特性,又对应了不同的市场价值。

玉石无高低,人心有贵贱,需要说明的是,产地并不能完全决定玉质,同样,只凭光感也不能完全判定产地,在相同的产地也有着截然不同的玉性,比如玉龙河里的籽料,有润泽的,也有又干又僵,比俄料还要瓷白很多的,如下图黑皮小籽,虽然不吃光无糯性,又无油脂光泽,但是它不是俄料。

37.jpg

再比如下图的料子,看上去光感柔和舒服,吃光度似乎不深不浅,切口处的油性也不错,还有看不出猫腻的毛孔,可是这并不是籽玉,而是这两年卖的火热的俄料高仿:


38.jpg

此类玉料一般挑选玉性好的俄料,比如老坑巴沙料,在揭阳或南阳做了假毛孔,然后多销往苏州,2014年初的时候,相王弄大小工作室约有30%加工此类玉料,到了年底的时候,粗略统计已经有七成以上涉及俄料加工了,好俄料+少留皮+好工艺(机雕)+好打磨是当前和田玉市场最大的杀器。

故,辨识玉料产地,光感是视觉上的分析,还应结合毛孔、皮色、结构等因素综合评判。

和田玉的“光感”, 既是识玉断玉的“术”,也是品玉赏玉“道”;光感,是对于玉性的微观探索,也是对玉性的宏观把握,折射反射之间,玉质尽显,产地明辨。可以叙说的还很多,这篇文字只作启蒙之用,对光感的理解还应建立在大量经手实物的基础上,上手过万件,对于玉性、光感定有所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门户|站点地图|手机版|翡翠说珠宝论坛 冀ICP备14005734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13012902000119 联系微信 66598831

GMT+8, 2024-12-3 02:37 , Processed in 0.07056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