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56|回复: 0

[选购指南] 和田玉翡翠玉器培训师-揭秘染色和田玉器的鉴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27 10:2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QQ登录使用更方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染色和田玉的感官鉴定主要从颜色、外形和硬度等特征着手,主要表现在颜色浓艳、不自然,色调单一,“浮”于表皮。染色和田王的感官鉴定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平时多观察、多实践、多积累、多总结,这样在鉴定中才能得心应手。
随着人们对玉石的推崇和玉器收藏的助推,加之和田玉的资源稀缺及利益驱使,促使和田玉价格飞涨。和田玉的人工染色是非常古老的工艺,只要存在着对玉颜色的追求,就存在着人工染色的可能。最初的人工染色仅是追求玉器的美感,随着俏色王器的价格攀升,玉染色便成为作假的重要手段。一般来看,和田玉的本色是较易识别的,主要有白、青、黑、黄、绿等颜色,而在玉器鉴别时,往往遇到人工染色、沁色及和田玉本色相互类似的现象,非常难以识别,这就需要识玉者认真进行分辨。
12.jpg

1、和田玉的颜色
和田王的颜色是长期地质作用过程形成的,其成因是由于含有微量元素(铁、锰、铬等)、地质作用、成矿环境变化、水及水中所含矿物质变化、空气湿度、温度变化、和田玉表面风化或裂隙发育程度等产生的。和田玉的颜色分为原生色与次生色两大类。原生色包括和田玉的本色、和田玉中杂:质的颜色、和田玉与围岩相接之处和田玉与石交融的颜色,以及和田玉在成矿过程中再次交融、再次变质改变的颜色。
和田玉的原生色又可分为白、青、黄、碧、墨等,它们之间的交融与和田玉中杂质色泽的参与,也会呈现不同的色彩。人们也往往依据和田玉的不同色彩来给和田玉命名,区分不同的和田玉种,如白玉、羊脂白玉、青白玉、青玉、黄玉、碧玉、墨玉。
和田玉次生色可分为天然次生色和人为次生色。天然;次生色完全是自然作用所为,如风化、渗透、浸泡、淋滤、光照、氧化,一些矿物成分进入和田玉中,和田玉中的——些矿物成分也会发生变化,使和田玉的原来颜色发生改变,可以分为糖色和皮色。
糖色是由于和田玉原生矿暴露于地表或近地表时,受氧化铁、氧化锰质浸染市呈类似红糖的颜色。人为次生色是和田玉被人开采之后,制作成为各种器物,由人盘摸、染色、随葬,后发掘出土,再为人所佩戴、把玩而造成的颜色改变。皮色是由于次生作用影响和田玉表皮形成的颜色,这种颜色可以是玉材在空气中风化所致,也可以是和田玉长期埋于地下,由于地下水中所含矿物质在表面沉淀附着所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年久风化,玉的表皮己槽朽,形成较厚的皮层,皮层往往呈深黄、暗赭等色,也就是人们常讲的玉璞之皮,从玉璞的外面已很难了解内里的五色。另一种风化时间较短,表面仅呈膜状,常出现于子料上,从外面常能透出里面的玉色。
13.jpg

2、古玉的染色方法
据《古玩指南》、《玉纪》、《玉器史话》等书的记述,人工仿沁主要是利用火烤、油炸、酸浸、染色等方法,达到改变玉器颜色,与古玉的沁色相混淆的目的。常见的仿沁方法如下:
(1)煨头:将玉器用火烧烤,使玉色变为灰白,极似古玉中的“鸡骨白”,古玩家又称之为“伪古灰古”。凡是煨头,其上必有火烧后形成的细裂纹,真鸡骨白则无。
(2)羊玉:用色泽好的美玉琢制成古器,植入活羊腿中,用线缝合,数年后取出,会在玉上呈现血纹理,如同传世古玉,但仔细观察将会发现不如真者温静。
(3)狗玉:将狗杀死,让狗血瘀结体内,把玉器放入狗腹内,缝合埋:入地下,过数年后取出,玉上会生出土花斑纹,—形同古玉,但是破绽也很明显,即带有新玉的颜色和雕琢痕迹。
(4)梅玉:以质地松软、质量较差的五,制成器物,用浓度高的乌梅水煮;松软处会被子乌梅水淘空,呈现出像水冲后的痕迹,然后用提油法上色,冒充,“水坑古”。人们称这种作伪产品叫梅玉。
(5)风玉:用浓灰水和乌梅水煮玉后,乘热取出,放在风雪之中,时间约一个昼夜则玉纹冻裂,玉质坚硬者,裂纹细若毫发,因其冒充古玉牛毛纹有曲折,粗细不匀,伪者则不然。
(6)叩锈:此法产生子清乾隆时,具体作法是用铁屑拌玉器坯料,然后用热醋淬火,放入潮湿地下数天,取出后再埋入交通要道地下数月取出,这时玉已为铁屑腐蚀,出现橘皮纹,纹中铁锈呈深红色,有土斑,宛然古玉。须详加审视。
(7)提油:用提出之法上色,称为提油。提油诸法之中,以砂提为上,其色渗透玉理,灰煮不逮与其色极为相似。但是在天阳时色泽较鲜;不晴朗时颜色反而浑浊,真色则不然。
(8)老提油:据说此法甚古。北宋宣和政和年间,有人用甘肃深山中所产的一种红光草,•取其汁加入砂少许,腌于新琢成的玉器纹理之间,用新鲜竹枝燃火烧烤,使红色入于玉器肤里;其红似鸡血。鉴定名家也往往不察,用重金购买。
(9)死玉:玉埋入土中,如与金相近,时间长了会受其克制、黑滞干枯,易被误认为是水银沁。
(10)造黄土锈法:把王器涂上胶水,埋入黄土泥中,产生的黄土锈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越来越像古玉的黄土锈。
(11)造血沁法:用猪血和黄土混合成泥,放入大缸内,将玉器埋入其中,时间较长后,玉器上会有土咬黄土锈血沁等痕迹。
(12)造黑斑法:有两三种办法可造出黑斑。一是用水煮热架在铁篦之上,随烧随抹蜡油,不久就会出现黑斑,另一种做法是将玉料按古式作成,然后用旧棉花泡湿,将包好用柴火微微烧烤,待棉花干后再用水,当黑色入骨不浮在上面,又不发白,黑斑就做成了。
(13)使旧似新、混新为旧之法:玉有看起来像新玉,实际上是旧王者,因为作伪者无法使新玉变似旧玉,所以将旧玉烫上蜡,使与新玉无别,以便混凝土新为旧。
14.jpg

古玉虽然受沁;可古玉皮壳的光泽、润色都样。人工作色用烧、煮、化学腐蚀等手段,作成之后,皮壳上会留下黯然受损的作色部位,或颜色只是浮在表面,仔细端详也就会明白分辨。玉器的造假方法是秘而不宣的,以上各种方法是否能造出乱真古玉,还有待进一步验证,这里为收藏爱好者提供一些识假的方法。
和田玉的着色工艺将要着色的玉石材装入预先配好的着色液容器内,静置一定时间后,取出石材进行洗涤干燥,—再将石材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温度一定的时间,自然;冷却至室温,最后用石腊或其他表面活性剂处理石材表面。在上述操作过程中,可根据需要改变着色液中二价铁和三价铁的含量及工艺控制条件等因素,对色调加以调节,使灰白色或浅色玉石着色或红色、褐色、黄色、褐红色、黄褐色等色彩。色彩的着色深度取决于材料性质。
15.jpg

几种颜色容易搞混,识别的办法是:
(1)边玉:看上去既像玉又像石,有不同的颜色,色泽分布也好像受沁的古玉、老化的美玉。这种玉实际上是玉矿的边沿和岩石交界之处的边玉(边石),色泽与古玉受沁是不同的。在原生状态时岩石变质交代过程不彻底,或外来矿物加入融熔之后形成的,其颜色的位置、发散、边界与器物表面的关系和沁色有着明显的不同。这种状况也存在于风化时天熊次生色渲染的玉中。
16.jpg

(2)皮色:皮色的形成与边玉不同,它是玉石在自然界形成的天然次生色,其颜色有黑、红、黄、栗色等。不少玉工在制作玉器艺术品时,有的故意将皮色留下作为“俏色”,也有的留下一些皮色以示是正宗籽料(籽料优于山料,山料不带皮色)。正因为皮色是风化外皮的遗留物,在仔细观赏中可以看到,它的色泽是由外向里的,而且在皮壳上留下了风化玉质的疏松状态,其致密、光泽、油头、水头都不及玉本体,往往有麻面,不光洁。
17.jpg

(3)作色:人工作色属玉的人为次生色,也是对玉的一种艺术加工,同时也被制假者利用造假作古。人工作色始于宋代,明以前人工作色的行话叫做“老提油”,明以后叫“新提油”。也许人们从俏色中体会到,玉雕艺术品带上颜色会更美,从而想到人工作色。提油作色与沁色是不同的,虽然作色也是从皮壳开始,沿绺裂、玉质薄弱处渗入玉肌,但它的颜色呆板、层次不清。古玉沁色是在干百年中生成的,它的延伸、发散、浸染十分自然舒展。而作色是短期行为,它们不可能完全相像。出土的老提油,不少在皮壳处的颜色已经褪色、脱落,成为斑状,反而不如伸入玉肌内的颜色重,这种现象真正的沁色绝对没有。
18.jpg

染色和田玉的感官鉴定主要从颜色、外形和硬度等特征着手,主要表现在颜色浓艳、不自然,色调单一,“浮”于表皮。沿裂隙或棱线分布富集;边缘过渡明显,界限分明;表皮漂白和褪色,可见酸蚀痕、磨砂及抛光痕迹;紫外荧光下,染色和田玉的边部具有荧光反应,强蓝白色荧光;使用查尔斯滤色镜观察等。对于老的一些染色方法,如核桃皮、有机染料等,目前可以用仪器进行鉴定。对于近些年来新出的使用铁盐等染色的方法,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方法来鉴定,主要还是凭个人经验。
总之,染色和田王的感官鉴定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平时多观察、多实践、多积累、多总结,这样在鉴定中才能得心应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门户|站点地图|手机版|翡翠说珠宝论坛 冀ICP备14005734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13012902000119 联系微信 66598831

GMT+8, 2024-12-3 02:54 , Processed in 0.07004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