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86|回复: 0

[知识] 看懂老蜜蜡一点都不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30 15: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QQ登录使用更方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翠花 于 2014-9-30 16:20 编辑

说一下老蜜蜡珠子的形状,外形多与用途及当时审美偏好相关。我们常见的老蜜蜡外形很多,但大体上可分为:圆形、桶形、枣型、片形等。原本的功能不一、使用地点不一、价格也有很大的差别,由于涉及大量的图片,这篇文章我们就先细说片珠。
片珠:
老蜡片是最常见的一种外形,大多常见于西亚蜜蜡中,古代时候曾经作为货币使用。因此,片珠大多数磨损严重,呈现出楔形,孔道硕大,珠子品相大都不是很好。

1.jpg 2.jpg 3.jpg


藏蜡中也有片形珠,相对西亚蜡而言,珠体边缘弧度更为圆润,整体品相也略好。片珠存世量非常大,在老蜜蜡尚未炙手可热的时候,价格相当便宜,我曾经从亲爱的“巴铁”朋友手里大量的买过,大约2美元到3美元一克。

4.jpg 5.jpg
当然,现在早已经不是这个价格了,即便是“巴铁”兄弟,也会用十分亲切的中文告诉你:朋友,这个真的老的……

关于老蜜蜡称谓的问题的,这也是文玩行业内的一个特点——将每一个热门的品类都无限的细分下去,直到它的热度衰减。那么,老蜜蜡又是被怎么分的呢?我们下文就来说说。老蜜蜡的称谓基本上是按照佩戴者所在地来区分的,蜜蜡并不是像文玩核桃、核雕那样的中国所独有的文玩品类,它的粉丝可以说遍布世界各地。在古代,几乎欧亚大陆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有使用蜜蜡的记载,因此,对老蜜蜡的称谓是世界范围的。目前,我们能听到的称谓大概有如下几种,还是一一来解释吧。
欧洲老蜜蜡
6.jpg
世界上所有的蜜蜡都出自波罗的海,也就是欧洲北部的内海。所以,欧洲人使用蜜蜡起源很早,当地也有将蜜蜡加工成珠子形状的饰物佩戴的习俗,只是欧洲地区与我们之间文化差异巨大,审美标准也很不一样,因此,多数中国人对欧洲的老蜜蜡饰物并没有太多印象。
欧洲地区审美风格较为奔放,饰物以镶嵌为主,偶有珠形饰品也大多是女士佩戴的塔形珠饰,与中国传统的规规矩矩的审美风格迥然有别,更别说具有沧桑感的磨损痕迹和丰厚润泽的包浆了。因此,在中国不流行也在情理之中,在此就不多言了。
西亚老蜜蜡
7.jpg
西亚蜜蜡主要出自穆斯林国家,那里对蜜蜡珠饰的喜爱一点都不亚于中国。西亚地区自古便有佩戴及使用蜜蜡珠的传统,并且古代时与欧洲地区贸易频繁,因此,在当地有很多老蜜蜡珠饰。形状及颜色多种多样,有片状、桶珠、枣型珠、圆珠等等,可以说是拥有最多老蜜蜡珠子的地区。西亚蜜蜡主要是用于佩戴,因此磕碰较为严重,表面大多会有橘皮纹理出现。所谓橘皮纹理就是蜜蜡珠体表面由于磕碰形成的小坑,密密麻麻的连在一起,视觉上有些像橘子皮。蜜蜡珠孔道有明显磨损痕迹,比欧洲蜜蜡要严重的多,比藏蜡要轻微,出于适中的位置。孔口磨损程度一般,通常没有明显的弧度,珠体蜡质感较好。西亚蜜蜡中有一部分会出现枣红色的皮色,量很少但非常有特点,在其他地区的蜜蜡饰物中几乎没有见到过,很可能是由于年代的原因造成的。
藏传老蜜蜡
8.jpg
藏传老蜜蜡简称藏蜡,产地也为波罗的海,仅是由藏族人佩戴故名。藏传蜜蜡以明黄色为主,其原因据我猜测有两点:第一,由于色彩的象征意义决定的,藏族人喜爱明黄色,因此在当时贸易的过程中,大多数都选择了明黄色的蜜蜡。第二,由于时间问题,前面连载中说过,蜜蜡在自然条件下氧化过程是由浅至深,由浅黄至橘黄。时间所限,故此藏蜡以明黄居多。由于藏族使用及佩戴各种饰品的习惯,他们的饰物大多磨损严重,蜜蜡质地松软,磨损尤甚。藏蜡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大孔道,边缘圆润,包浆丰厚,珠体光洁如镜无橘皮现象。藏蜡孔道偶有火灼痕迹,我曾见过几例,应该是用烧灼过的铁质工具直接烫出珠孔造成的,很富有西藏特点。
(中东蜜蜡
9.jpg
这个名词曾经风靡一时,虽然叫做蜜蜡,但实际上是用塑料及其他化学原料制作的,仅是冠用蜜蜡之名,与蜜蜡毫无关系。由于台湾商人市场运作技术高超,曾经价格不菲,甚至超过原矿蜜蜡。但目前来看,已经退出了市场,很少再有人问津。其别名有:贵族蜜蜡、雪山蜜蜡等等。
前面的文字,我尽量不掺杂个人喜好,平和的叙述了各种称谓的蜜蜡的特点。文章最后,我还是忍不住想说一些个人的观点,虽然有可能会引发一些业内人士的不满,但起初来写自媒体内容时,早已经将这些置之度外。关于老蜜蜡称谓的区分,我认为当做历史知识学习一下,完全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可根据地区来分三六九等就很没道理,产地是同样的,又同样都是原矿蜜蜡,没经任何人为处理,仅仅是使用者不同,价格就有非常大的差异,这完全是市场炒作的结果,也扭曲了收藏者对老蜜蜡的认识。因为珠子一类的收藏品与其他有工艺性的收藏品不同,珠子本身的并没有很大的工艺价值,可以说形制一样的珠子其工艺价值是相同的,而且单就工艺水准来说,很多其他地区的珠子研磨及打孔技术都要高于中国,更别说藏区。所以,市场上的一些炒作行为,还是希望读者能正确对待,不能仅仅因为一个名字就提升价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门户|站点地图|手机版|翡翠说珠宝论坛 冀ICP备14005734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13012902000119 联系微信 66598831

GMT+8, 2024-12-3 00:33 , Processed in 0.07266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