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34|回复: 0

[收藏投资] 古玩市场诡计骗术四十招及案例(完整版)你有遇到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22 09:0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QQ登录使用更方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网上很多都是不完整的,或者残缺的,经过本小编精心查找,终于搞定完整版本。希望大家能喜欢。

一、“光”怪陆离

骗术特征:利用光线干扰,导致判断失误。杀伤力 ★

此为某些古玩商为打马虎眼而特意营造的光线效果。当你走进一家黑糊糊的古玩店时,请不要认为主人是连电费也算计到骨头的葛朗台;相反,如果店内的灯光亮到耀眼的程度,也不正常,因为目测藏品真伪的关键之处在于准确观察藏品包浆的亮度与润度,而或暗或强的光线恰恰会遮盖其“贼光”。所以这招直逼鉴古软肋,不失为先“色”夺人之举。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曾经有过一次看瓷器走眼的经历,其罪魁祸首,就是夜间的朦胧灯光。所谓灯下鉴瓷为买家大忌,就是这个道理。

案例:灯光下的暧昧

1998年的一天晚上,藏友打来电话,告知一武汉来客带来不少瓷器、玉器,约我同去一看。

晚上8点多钟,我们来到了位于潍坊城区的一家三星级酒店,武汉来客热情地带我们来到他的房间,他抱歉地解释房间的主灯坏了,室内光线有点暗,但是鉴别古玩不受影响。接下来,武汉客商把带来的古玩一件件打开让我们过目。在昏暗的灯光下观察,东西倒也不错,于是朋友挑选了2件瓷器,花了3000多元,我也挑选了一个玉件,花去几百元。付款后,此客商手拍胸膛保证,如果东西有问题,明天可以退货。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朋友就打来电话,说他昨天晚上买的瓷器有问题,我一听一下子睡意全无,打开窗帘引进晨曦,把昨晚买的玉器大略地一看,可不是吗,新东西一件!于是,朋友赶紧打电话给武汉来客,要求退货。那人很客气,约定中午11点在酒店见面,并要请我们吃饭。但是,当我们如约而至,却发现他逃之夭夭了。朋友向服务台问及那个房间主灯何时坏了,服务员很肯定地回答:“不会坏!”她带我们走进那个房间,发现主灯不亮居然是被人拧松灯口所致。

二、编撰故事

骗术特征:掩耳盗铃说假话,处心积虑下圈套。杀伤力 ★

此为不法经营者的基本功。这些人往往杜撰关于藏品来源的离奇背景,编造捡宝过程中的生动细节,作用有二:一为强调该品真实性,让人触景生情,失去理智;二为喧宾夺主,利用故事的情节性干扰买者的警惕性,使人弱化鉴别力。

案例:汉墓中出土的“唐镜”

1996年的一天晚上,一位古玩游商来到我家,展示了一件出土的大铜镜,并眉飞色舞地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说是在离潍坊40多公里的地方,最近发现了一个很大的汉墓,他闻讯赶去的时候,出土文物已经被人哄抢,他在坟墓附近转悠,忽然发现一堆土里露着一块绿色的东西,他扒拉开浮土一看,居然是一面直径20多厘米的铜镜。

回家后,他把这面铜镜拿给专家鉴定,专家说这是汉代最珍贵的铜镜,很值钱的,如果我喜欢,可以优惠转让。为了证明铜镜来源的可靠性,他还拿来了一个汉代陶罐用以佐证,说是与铜镜一起出土的。 经他这么一说,我动心了,可 仔细一看,不对啊,铜镜造型居然有唐代的风格,于是,我判断这件东西必伪无疑,几天后,这件东西被卖给了我的一个朋友,在这位朋友面前,那人有重新杜撰了故事细节,改编为农民亲自卖给他的,而且还埋下伏笔,说这个农民家中还有一些出土的东西,以后进城的时候带来。可怜我的朋友还眼巴巴地盼望那位农民早点进城呢。

三,顺水推舟

骗术特征:和颜悦色奉迎,逢场作戏赚钱,杀伤力★

收藏者中,有些人附庸风雅,热衷一个有闲、有钱没,有识者的虚名。而古玩市场中也有一些善于察言观色的经营者,他们很会揣摩客人的心理,博得个人欢心,正中经营者的小怀。

案例:一个爱面子的老板

潍坊有一个精明的古玩商人,人称“老鬼”,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就从一个企业老板身上赚了个盆满钵满。这个老板有一个特殊的爱好,就是隔三差五带着他的女朋友来古玩店里显摆,这个老板很讲究面子,据“老鬼”说,这个人大字不识几个,就怕人说他没文化,他玩古玩的目的之一就是贴一张文化人的标签。”老鬼”对他很“崇拜”,老板就常来光顾。

一天上午我,我亲眼看见老板带着一位妙龄女郎来到“老鬼”的古玩店。他急忙热切招呼,并从匣子里拿出一件玉器挂件恭敬地捧到老板面前请他鉴定。老板接过玉件,很内行地对女朋友说:“这是用新疆和田玉做成的鸳鸯挂件,现在很少见了”。“对对对”“老鬼”忙不停地点头,“是清代晚期的”,只要老板说什么,老鬼就像鸡啄米一般地点头哈腰。

谁知半小时侯后,那人又杀了个回马枪,质问老鬼卖给他的是不是一件新东西,老鬼一点也不慌张,高高地跷起大拇指,将这位老板的“火眼金睛”大大地夸赞了一番,直说的那人红光满面,得意非凡。据说,那人先后在老鬼那里消费了2万多元,买的全是赝品。

四,避重就轻

骗术特征:声东击西揭“短”,“浑水摸鱼”打眼。杀伤力★

这是一些经营者惯用的小手段。比如一件换底的瓷器,当你准备鉴别的时候,主人便先行一步,主动揭露其他小瑕疵,诸如口部微磕,表釉划痕等,却对此件瓷器移花接木的真正问题只字不提,其目的是转移买者注意,让人聚焦一点忽略其他。

案例:一件磨口瓷器

1997年夏天,我走进北京琉璃厂西街的一家古玩店,看好了一件晋代的青铀瓷器,这是一件高度仅几十厘米的直口小瓶,瓶身带有龙形贴塑,店主主人将瓷器递给我后便马上明说:“有点小残,底足有点磕碰。”说着,就微笑着指点给我看,颇有儒商风度。我看了一眼底足,所幸只是碰了磕碰掉了很小的一点,于是花了580元买下。

回家后,朋友帮我发现可这件瓷器的致命伤,原来这是一件经过磨口处理的瓷器,磨口处又精心涂刷了与瓶身颜色相同的油漆,很能遮掩耳目。经磨口后的瓷器改变了原来的造型,看上去更像一件新颖的东西。

五,“民国”意识

骗术特征:利用“民国”遮羞,含糊其辞骗人。杀伤力★

民国时期是指1912年到1949年这段时间,是在古玩年代的下限。古玩市场上一些古玩经营者为蒙骗藏者,便将刚刚炮制的赝品统统标榜为“民国产”或“民 国仿”毕竟,言必民国,较之动辄往明清、商周上生拉硬拽要可心的多,在今天的古玩市场上,“民国”正在演变为“赝品”的代名词。

案例:2005年国庆期间,滩坊某古玩城隆重开业。为障显示实力,突出经营特色,店主大多在开业之际尽量多陈设一些货真价实的古玩,唯独一家古玩店外,却挂着“古玩斋”的招牌,里面陈列的100多件瓷器,玉器却无一不是新玩意,当问及藏品年代时,主人很“坦诚”:“你说这件唐三彩吗?不够代,如果是唐代真品,那不真成国宝了吗,我看应该是清末明初的东西,这件三彩,是我20年前从京城鬼市上买的。”“这件青铜器也是民国仿的,其实真正的民国仿也不便宜,人家已经出价5000元了。没卖。”。。。那人眉飞色舞地说个不停,其实这些所谓的“民国”的东西都是他几天前批发来的假货。

后来得知,开业仅仅三五天,“古玩斋”就卖出了1万多元的“民国造”。

六,先礼后兵

骗术特征:口蜜腹剑待客,温柔一刀宰人★

此招专门对付外地的收藏者,属于一次性的短期行为。其技术含量并不高,在最初接触买家的一刹那,卖主会极热情的以礼相待,在买家浏览买品时,卖主会鞍前马后服务,真情告白哪些是真品,哪些是赝品,往往给买家留下不错的印象,甚至大有相间恨晚的感觉,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买家受骗的可能性极大。

案例:“热情的让人想逃跑”

1999年秋天,我走进山东某市一家古玩店,店主人是一个热情的中年人,待人接物彬彬有礼,那春风扑面般掏心窝子的话语,让人心中有几多暖意,见我拿起一件瓷器,他忙说,这是新东西,不是很好的。说着,便递上一件瓷器,我接过一看,是一件绘制着花卉图案且品相不错的民国小笔筒,问价格,才要50元。我心中窃喜,以为遇到了一位心肠好的老板。

但是,接下来的事情却让我疑窦丛生,他以为我对瓷器一窍不通,就千方百计地糊弄我,我推荐几件“官窑”瓷器,平均每件2000元,而且保证错一罚十。看他热情万丈的样子,我产生了逃跑的念头,我出门时,他依然在叫:“你可以去别处看看再回来,我的东西绝对没问题”如果我是一个纯粹的“棒槌”那么,十有八九就被糊弄了。

七,楚歌假唱

骗术特征:无中生有造势,利用悬念蒙人。杀伤力★

这也是古玩时常上司空见惯的一景。看买者对一件东西开始感兴趣了,卖主就会煞有介事地说这件东西某某已经看好了,让给他留着,或者说某某已经回家拿钱去了,过会就来,在虚构的情节中,不明真相的买者往往就失去了心气的平和,如果他的占有欲蠢蠢欲动了,楚歌假唱的好戏就拉开了序幕,喜剧的结尾,自然是被人骗走了银子。

案例:

一日,在潍坊古玩城一家店内,笔者发现一件五彩开光瓷器,造型为清代早期,但是蛤蜊光比古代瓷器上的略显生硬。正在困惑时,店主开腔了,“这件东西人家要了,说是康熙五彩,我也不懂,从下边收的便宜,就500元卖他了”,“你也卖的太便宜了”我说。你要也可以,加点钱就可以给你,看样子,他以为我看中了这件东西,我又看了几眼,越端详越别扭,旁边的藏友也暗示我此为仿品。 几天后,一个入到不久的朋友送来一件刚买的瓷器,说让我瞅一眼。打开一看,正是那件开光五彩,问来源,她说是今天上午刚从一个店里买来的,花了700元,并说在这之前已经有人付了定金,幸亏店老板与他是老乡,要不然,这件东西就是别人的了。朋友所说的那家店,正是前几天我去的那家。

“既然已经收了人家的定金,这部就是有悖于职业道德了吗?”我提出了疑问,目的是启发朋友自己开窍,“老板说会把这事摆平的”,我朋友憨厚地说。

八,场外欺诈

骗术特征:利用特殊环境,制造简陋假象。杀伤力★

古玩市场的骗人伎俩有的是在古玩市场之外的地方实施的,譬如在卖日用百货的小摊上,在某一个小饭店的前台上等,在这样的地方出售古玩,往往给人平添一种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感,让人不知不觉上当受骗。

案例:奇石市场上的假象牙

1998年的一天,我与山东电视台的朋友去邻县采访,采访结束的时候。我们顺路来去奇石市场,这天正赶上集市,市场内人声鼎沸。

逛完市场,不见了同去的记者,过了好一会,才见她匆忙归来,手中还举着象牙一样的东西让我看,我一看就笑了,这件所谓的象牙雕塑其实是从机器磨具中压制出来的塑料制品。我询问其来历,他说是市场里一位商贩卖给他的,那人说是家中留下的古董,就花了500元钱买下了。

听完他的讲述,我便不动声色地来到那商贩身边。这是一个卖石头的中年人,见我走近,就轻声问,“要瓷器吗,家里传下来的”。我说可以看看,于是他从腰上取下钥匙,小心打开一个木箱,木箱里还藏着一个锁着大铜锁的铁箱,打开以后,捧出一件崭新的玩意说,“清代的,底上有字,大清乾隆的”,“卖多少钱呢?”我问,“2000”。她回答,”还有象牙吗?”他警惕地看着我,没有作声。这时候,我那位记者朋友过来了,理直气壮地要求退货,商贩却死皮赖脸地坚决不退,最后,经过电视台的记者干预,商贩才很不情愿地交出骗来的钱款。

九,路边宰客

骗术特征:信口开河胡说,守株待兔宰客。杀伤力★

最近几年,在一些交通要道旁,忽然冒出可一些悬挂着古玩幌子的路边店,仔细观察,便会发现里面几乎全是赝品。店老板和伙计们都人高马大,尽管对古玩知识一窍不通,却也开口闭口一嘴行话,说店中都是价值万贯的真品。他们的欺骗对象是那些对古玩一知半解的新手,尤其是那些做梦都想发横财的人,上当率最高。古玩店“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古话在这里演绎的非常到位,这就是骗子们为什么把古玩店设在繁忙路边的原因。

案例:潍坊城外的路边店

2005年的一天,我们途经离潍坊城区20多公里处的一家路边古玩店,停车进入,发现店内的东西尽是低俗仿品,店面很小,老板和伙计却有五人之多。

我假装门外汉,顺手拿起一件赝品请教年代,老板有点不屑地说“这是明代的瓷器,龙泉窑的,没看过“鉴宝”吗,”问价格,老板伸出手指“100万”。我又拿起一件民国时期的青花笔筒,它的市场价格就是几百元,但是老板喊价为10万元。

我们又乘车来到几公里外的另外一家路边古玩店,里面是一样的货色,内容也大同小异。看见店内那些虎视眈眈的壮汉,我心中充满了莫名的恐慌。果然,同去的同事中有人不屑“你们这不是明明用假东西骗人吗?”话音刚落,那几个壮汉们个个怒发冲冠,唬的我们立马逃窜。

十,假戏真唱

骗术特征:大张旗鼓下套,明目张胆害人。杀伤力★★

在各地古玩届,都有各别于光天化日之下用假古董坑人的家伙,这些人到处鼓吹 家中多古玩,即使在行家面前,他们也大言不惭。令人遗憾的是,他们并不高明的骗术总是有人上当。

案例:市场上有个“大忽悠”

在潍坊市的一个县城里,有一个臭名远洋的古玩无赖,人称“大忽悠”,在潍坊的古玩市场上经常能看见他的身影。他常年带着一幅平光眼镜,腰上、脖子上挂满玉件,手里也经常拿着几件小东西,动瞅西瞅地物色买主,一旦瞄上一个对象,就会锲而不舍地贴上。他先是向对方大吹大擂,胡乱编造自己是大收藏家的后代,经过多年艰苦奋斗,如今已成为齐鲁大地的知名收藏家,家中藏有珍奇古玩无数,且上过“鉴宝”栏目,见过鉴定大家等等,说着,便从包里掏出一张复印的照片,上边是他与某古玩界鉴定大师的合影,其实,照片是他削尖脑袋混入公开场合与人家照的。不仅如此,他还吹嘘有众多外国富翁慕名而来,希望买他的宋代等五大名瓷等国宝级文物,但是他坚决不将文物出卖给外国人云云。这番信口雌黄,也确实迷惑了一些人。

一日,一个外乡古玩店的小老板在潍坊遇到这个“大忽悠”。这位小老板刚刚与别人合伙开了一个古玩店,同说从潍坊可以进到比较便宜的瓷器,于是专程前来,没想到被“大忽悠”发现了,经验不多的小老板轻信了“大忽悠”的话,从他家没进了十几件所谓的宋代钧窑瓷,随后乐呵呵地踏上了归程。

第二天,发觉上当的小老板打来电话,要求退货,“大忽悠”义正词严地拒绝,说“货到码头船到岸,古玩卖出不退换”。最后,经行内人士的协调,“大忽悠”才极不情愿地退给小老板1万元。这就是这个“大忽悠”,依靠这种恬不知耻的海吹与诈骗,每年都能骗到一二人,赚的钱比一般开店的老板还多。所幸最近几年,这家伙从市场上消失了。

十一、偷梁换柱

骗术特征:假意周到服务,乘机调包损人。杀伤力★★

此伎俩专门对付那些公款送礼或粗心大意者,方法很简单,就是利用调包计以劣换优,以伪换真,其关键环节是在买卖成交之后附加的“服务”项目中动手脚,让人神不知鬼不觉地吃个哑巴亏。

案例1:唐代石狮被调包

1998年,我在潍坊郊区的一家农民古玩专业户家中看好了一尊唐代石雕狮子,还有几只明清时期的作品。事后,那人给我送货时,我打开一看,唐狮居然被调包成了明清石狮,幸亏是货到付款,在我的质问下,那人终于承认是“一不留神”搞错了。随后,他重新把那件唐狮送来。

案例2:热情背后的猫腻

这是我一位朋友的经历。2001年,他的一位同学为了祝贺好友喜迁新居,准备送一件古瓷作为贺礼,请我这位朋友掌眼。于是,他们在一家古玩店里挑选了一对价值3000元的清代晚期瓷瓶,付款后,老板主动提出要为这对瓷瓶免费配上一对红色的包装锦盒,以示喜庆,而且第二天就可以来取货。同学很高兴,第二天取走瓷瓶,高高兴兴地送人了。

过了大概半年多时间,我的这位朋友去喜迁新居的那人家里玩,也想顺便欣赏一下瓷瓶。但是,他发现这东西竟然变成了新仿的瓷器,根本不是当初为同学掌眼时看好的古瓷。于是,他非常气愤地去追究古玩店老板的责任,老板笑着说:“我们私了好吗?反正你同学是送别人的东西。”朋友更气愤了,经过一番唇枪舌剑后,追回了2000元钱,他同学只好用这些钱买了另外的东西补送了礼物。

十二、先发制人

骗术特征:利用激将法请君人瓮。杀伤力★★

此举属于心理战范畴。此招针对的对象有三:一为好为人师者,二为脸面薄嫩者,三为优柔寡断者。卖方首先用激将法把人打晕,再乱中取胜,实现骗人目的。战术运用的基本原则是看人下菜。对好为人师者,针对其好大喜功及理论脱离实践的软肋,用冷嘲热讽等手段强攻;对那些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则往往通过戴高帽子等战术迁回进攻;对付那些在市场上很少掏钱买东西或者优柔寡断者,则经常用不屑一顾的藐视战术佯攻,旨在刺激对方的自尊心,使其理智失控。 案例:外地人受辱中圈套

8年前,潍坊有一个专于坑蒙拐骗的古玩商,外号“钱三儿”,这人能娴熟地利用激将法,而且是因人制宜,战术运用不落寞臼。

一日,一外地客商走进他的店中,“钱三儿”知道此人眼力不高,却又总想捡漏,见他走来,便故意损他:“听说你在山东古玩圈很牛,那么你看看我的这件瓷器是什么年代的?刚才有一个混帐家伙说是新东西,真没眼力!’’那人看了几眼,其实他也似懂非懂,但还是讨好地说不错,是开门的真东西。“钱三儿”接着说:“我们这里的人听说你来潍坊是光看不买,我就从来没见你买过!东酉,你刚才看的这件就是再便宜,你也光看不买,我没说错吧?”说得外地客商十分尴尬。就这样,“钱三儿”步步为营,那个要面子的外地人那天居然花了3000多元从“钱三儿”那里捧走了2件瓷器赝品。

十三、学生作秀

骗术特征:利用孩子“点火”,伺机引来“飞蛾”。杀伤力★★

一些从事骗人勾当的人还经常利用他人扮演卖古董的木偶,而自己则躲在幕后充当导演。利用孩子作秀,就是屡试不爽的一招。

案例:一件翡翠镯子

1999年的一天清晨,在潍坊古玩市场上出现了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子,身上脏兮兮的,手中却拿着一件翡翠镯子,要卖5000元。有人问这件东西的来历,孩子说是从家里偷出来的为玩游戏机欠债了,要换钱还债。听到这话,有好心人劝他别卖了赶快回家,要不然荟惹麻烦的,但男孩执意不走,旁边的人也越围越多。

这时候,一个刚开古玩店的老板看中了这件东西,与孩子耳语一番后,就以2000元的价格买下了这件东西。孩子拿到钱后飞快地跑了,老板也乐呵呵的,似乎天上掉下个大馅饼。一个月后,我在古玩店老板那里看见了这件翡翠镯子,当我问起,老板苦笑着说:“别提了,这是一件作旧的马来玉,我让那孩子给蒙了!那个孩子的背后,肯定有一个大人指使。”看来,学生作秀的杀伤力不可小觑。

十四、假公济私

骗术特征:利用金字招牌,捞取个人利益。杀伤力★★

这是近几年出现的新花样。一些个体古玩店利用人们相信“国营”单位的传统观念,不知通过什么手段搞来“文物店”“收藏家协会”之类的招牌,堂而皇之地悬挂在门口,招牌很大,但店里尽是赝品。其瞄准的目标是那些利用公款消费的人群,双方心照不宣,各自从中攫取利益,此为典型的“损公肥私”现象。 案例:“文物店”的生意经

2004年的一天,我在山东某市的文化市场发现了一家门口挂着“文物店”招牌的私人古玩店,门口还竖立着一块木板,上面醒目地写着“收购民间文物,价格从优”的字样,我很纳闷:一个私人店铺有收购文物的权利吗,况且,这块招牌是如何来的呢?

“文物店”老板是一个年龄不大的小伙子,店里陈设的东西多为一目了然的赝品。为了试探这人的诚信程度,我拿起一件赝品瓷器问道:“这是什么年代的呢?”小伙子一本正经地说:“底上写着呢,乾隆的。没看见我们是什么单位吗?是文物店,是国家单位,不骗人的。你从我们这里买东西不但价格便宜,还可以开发票报销,并可以拿走一半的提成。”他直言不讳这里的特殊经营方式。老板还说这件东西最低价格是3000元,最高价格不限,但不管价格多少,买者都拿50%,比方说2万元,买东西的人交1万元就可以了,但是发票开2万元。他说还有专家出具的保真证书,有专家个人签名。我很吃惊,我走了若干古玩店,但是像这种阳光下的“黑店”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十五、冒充外行

骗术特征:装傻卖痴设局,诱使买者中计。杀伤力★★

此情况多见于地摊,卖货的大都是外地人,他们对自己的假货心知肚明,却装做啥也不懂的棒糙,当你问及东西的真伪,他便装聋作哑,王顾左右而言他,决无半句行话,让外行人自己瞎判断。

一般人认为,在外行人面前捡漏的概率是比较大的,这些装傻卖痴的摊主恰巧就利用了人们这种心理。那些朝思暮想在古玩市场上捡大漏的人,最容易跌入这样的陷阱。

案例:钧窑大碗的故事

一次,我接到一个外地人电话,说经朋友介绍,有几件古瓷送我一看。几个小时后,在车站旁边的一个小旅馆里,我与这些自称为河南人的古董商贩见面了。其中一人从包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件貌似宋代钧瓷的玫瑰红斑大碗说:“这件土里出的瓷器很蹊跷,我也不知道什么年代。”问价格,他说是别人的,少了2000元不卖。

与市场上司空见惯的鹰品比较,这件东西有一眼,尤其是带有吃土痕迹与开片效果的釉面,具有真品特征,再看底足,也是那种粗松的紫红胎。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东西,不免激动起来,宋代钧窑瓷器在国内外市场上是难得的抢手货,如果此为真品,这2000元的价格岂不是捡了一个大漏!正在我想入非非的时候,我隐隐感到这人斜视的目光中折射出一丝心怀叵测,我一下子清醒了很多。我问:“是你们那里出土的吗?”他摇摇头说:“我

也不知道,是人家告诉我的。”然后又很“诚恳”地对我说:“我看这件东西像是民国的,你没有买的必要,价格也太高。”但是,他大概是看我开始怀疑了,抑或是急于成交,就忽然说漏了嘴:“东西没假,没看见蚯蚓走泥纹吗?”我一惊,顿时明白此为赝品。

这人的套下得很聪明,其一,对这件“宋钧大碗”,人家说成是土里出的,因为著名的宋钧窑窑址就在河南,这个结论合理;其二,当问及东西为何地出土时,他一问三不知,是让你顺着荒谬的思路去遐想;其三,他建议你别买这件“民国”东西,更让你对这件东西的真实性深信不疑。如果不是那人忽然冒出一句“蚯蚓走泥纹”的行话,说不定我就被他忽悠了。

十六、伪装弱者

编术特征:以其弱势悲情,骗取买者金钱。杀伤力★★

人人都有同情弱者的心理,古玩市场上个别人也在这方面打起了主意。如果有一天某个与你不很熟悉的人主动找上门来,告诉你他家出现困难,要出卖古玩,那么十有八九这是一个阴谋。其表现形式大致有三:一为贫困求援型,自称家中忽然出现变故,或家人生病,或家中失盗等,为筹集资金,要忍痛割爱.二为急需用钱型,因为家中买房、子女上学等原因,不得不出售传家宝.三为偶然告诉型,在你面前忽作痛苦不堪状,询问之,便告知家中最近灾难频仍,急需救命钱若干,欲以古玩换银子云云。

案例:误中“苦肉计”

1998年春节前夕,我曾在地摊上认识的一个人打来电话,说家中有几件老一辈传下来的东西需要出手,因为最近老婆下岗了,侄子也不幸遭遇车祸,昨天家中老人也住院了,万般无奈下,欲转让几件古玩,以解燃眉之急。对他的情况我表示同情,便同意他将古玩送我家看看。一个小时后,他骑着自行车风尘仆仆地赶来。

带来的东西是3件瓷器,一件为清代中期青花人物瓶,口部有残,另外两件是完整的粉彩瓷器,造型为清中期。我仔细端详,发现其中一只釉色不对,使问这是老东西吗?这时他的表情忽然严峻起来,说话也开始哽咽,好像在哀叹自己家中的不幸。看到一不小心触及了人家的痛楚,我于心不忍,尽管对这些瓷器心存疑虑,最后还是买下了一件完整的瓷器,花去了大约半个月工资。

几天后,一个朋友来我家玩,一眼就看见了这件瓷器,他调侃地说:“吃药了是吗?中了人家的苦肉计了。”我忙问是怎么回事。“你的电话号码是我给他的,他打听你电话的时候,我就知道这家伙打你的主意了,但是我忘了把这事提前告诉你。这是一个骗子,整天可怜兮兮地在人面前哭穷。”这时候,我才恍然大悟。 几天后,我在古玩地摊上又见到他了,我追问那天的事情,他嘴里嘟嘟嚷嚷了一番,再问,他干脆不接话茬。我明白了,要想退货,没门。这些小骗子的作战方案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出来摆地摊不是为了卖货,而是物色猎物。

十七、立地成“佛”

编术特征:打着佛门幌子,实施卑鄙勾当。杀伤力★★

这类骗子不多,但很有典型性。他们躲藏在佛教的光环下诈骗,成功率很大。 案例:假佛徒卖假佛像

一次,我在山东某市的一个古玩市场内发现了一个风格怪异的古玩店。只见店内香雾袅袅,佛龛林立,货架上也摆放着一些佛像之类的东西。老板是一个戴着金丝眼镜的年轻人,面貌和善,举止文雅,见客来,便首先双手合十,来了一句“阿弥陀佛”,这招,把我彻底征服了。

随后,步屡轻盈的姑娘端来清茶,让客人落座品茗。喝完茶,我慢慢浏览店里的物件,走到哪里,金丝眼镜就陪伴到哪里,态度非常谦恭。我很少见到如此场面,也不免客气起来。我拿起了一尊高约20厘米的佛像,他马上介绍说:“今年刚从西藏地区进了一批铜质佛像,年代均系清代,此乃其中之一,年代应为清中期。”我看了几眼包浆,没说什么。“佛门弟子是不会骗人的,请相信我的话。”他慢条斯理地说。

把铜佛请回家后,越看越感觉不对头。隔日,我把这尊花600元买的东西请一位精通佛像的古玩店老板过目,他远远瞥了一眼说:“假的。”我把这件东西的来龙去脉告诉了他。他哈哈大笑:“那人我知道,是一个伪装佛徒的冒牌货,因为犯诈骗罪,还蹲过几年监狱呢。”

十八、欲擒故纵

编术特征:机关算尽作秀,“曲径通幽”编钱。杀伤力★★★

该手法与“楚歌假唱”如出一棋高一招。骗术:诱惑你对一件“古玩“产生兴趣,但当你表示欲购买时,老题一转,告诉你他已经答应别人了,经商要讲信誉,然后将这件藏起来。在你失望而去的最后时刻,他会不失时机地告诉你如果情况有变就通知你.这种欲擒故纵的作秀中,他设置的悬念越多,你的胃口也被吊得越来越大。经过一番周折,你最后“如愿以偿”地得到了这件东西,而且价格不低。此花招关键在与人为制造喊头,待你进套后,店都

还上演一系列增强你紧迫感的小动作,于你晕头转向中把你搞定。

案例:假铜器背后的真故事

1998年秋,我的一位朋友用4000元买了一件假铜器,而且成交过程有声有色。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上午,这位朋友走进潍坊一家古玩店,老板与他原来熟悉,就让他自己随意看货,自己则捧出一件东西忘我地观赏着,口中还念念有词:“真好,真好!”我的朋友上前一看,是一件个头很大且造型漂亮的铜护,掂了一下,足有二三公斤重。

看他对这件东西感兴趣,老板说,“你来晚了,北京的一个客人已经要了,唉,这样的好的乾隆东西,真的不想卖了。”他一边看,一边无奈地说:“你如果早来几天就好了,卖给你的话,我以后还有机会去看看这件东西,给了北京人,就永远看不到了。”“那么,现在给我也不迟啊。”我的朋友开始犯糊涂了。最后,双方约定,那北京人如有变化,老板就与我的朋友联系。

几天后,老板果然来电话。当我的朋友见到老板的时候,他正与那个北京人“通电话”,似乎就价格问题争执得面红耳赤。最后老板对着电话大声喊道(实际上是在假装通电话)“算了,你就是出再多的不卖给你了!”这时候,他又通了个电话,假惺惺地对另一人说了几句话,话题也与这件铜器有关。通话结束后,老板向我的朋友说:“第一个电话是北京,那人不地道,不给他了;第二个电话是铜器主人的,想反悔不卖了,我说已经答应人家了,怎么能不讲道德呢?”我的朋友看老板很亲切,不假思索地成交了。

一年后他才知道这是赝品,他将这所谓的乾隆大铜炉退回,但是只拿回了一半的钱,另外2000元只好交了学费。

十九、留珠卖犊

骗术特征:真品当作招牌,引诱买者当。杀伤力★★★

成语中有买犊还珠的典故,一些诡计多端的古玩商则有留珠卖犊的本事。为了兜售假货,他们将几件真古玩摆放在显要的位置作诱饵,然后搭配着新东西一并卖出,但是在最后成交的时候,却千方百计将真古玩留下,而让脱品卖出。 案例:租来瓷器作诱饵

一日,我走进一家古玩店,发现多了几件不错的古玩,问价格,老板摇头说不卖。既然放在店里,为什么不卖呢?我百思不解。后来,在隔壁店里,一位知情的朋友告诉我说,人家那是“租”来的几件瓷器,作诱饵用的。

过了几天,朋友告诉我,诱饵发生作用了。原来,一位瓷器收藏新手看见这店里的瓷器很多,便让老板推荐几件真东西,于是老板给他挑选了3件,其中一件为真品,两件为赝品,价格仅为3000元。为了让客人“放心”,在成交之前,店老板让那人先拿其中一件瓷器让人鉴定,说东西对了,再交钱不迟。自然,让人鉴定的那件,是唯一的真品。但是,在鉴定结束后即将货款两讫时,老板忽然盯着那件真品端详了老半天,然后很失望地说:“坏了,这件瓷器原来是换底的,我怎么没发现呢?”那人一听这件有残,便主动放弃了,老板很够意思,对卖出的那两件瓷器要了一个平均价:2000元。

客人走后,老板将这件“租”来的真东西送还了人家。

二十、乔扮农民

骗术特征:假以朴素外衣,掩盖真实面貌。杀伤力★★★

此为地摊常见一景。摊主常装扮得破衣褴褛,颇如乡下老农,其伪装花样不尽相同,有深山老沟的山民型;有脱贫致富的菜农型;还有工地农民型、外省农民型等等。

地摊上那些乱七八糟的货色,如见君咬钩,那人便以农民的朴素语言,将这些“古玩”的来源娓娓道来,什么下乡收的、山上挖的、废品堆里捡的等等,绘声绘色,让你自以为喜遇捡漏良机。此招甚为见效,买者中招率不低。这些骗子往往于全国各地到处跑,得逞了,就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消失得无影无踪。

案例:古玩店老板演农民

1999年的一个星期天上午,我在逛地摊时发现了一个农民模样的新面孔,在他的摊上放着几片出土铜镜碎片和几件破陶器,与旁边那些质品泛滥的摊位比较,这里似乎有点真东西。我蹲下来看了一眼,发现在一个陶器的碎片上放着一件土迹斑斑的玉器,造型为汉代前后。

那农民告诉我,只有这件玉器是完整的,是与这些陶器、铜镜一起出土的。看这件玉器很像那么一回事,我就花800元买下了。临走时,那人还主动与我交换了电话号码,说下周日再给我带来更好的东西。

回家后,我把玉器冲刷干净,很快就发现了破绽,原来是一块不值钱的火烧玉。我急忙拨通那人的电话,电话老占线,到了下一个星期天,也未见其踪影。 大约半年后,我在外地一个古玩店里看见了他,西装革履的,而且还是这里的老板。

是他吗?我试探着与之说话,没错,听口音就是他,尤其是鼻子上那颗黑痣让我记忆犹新。说话间,我看了几眼店中的玉器,其中几件与卖给我的那件是一路货色。我不得不佩服这人的化装本领。

二十一、自称盗贼

编术特征:营造“恐怖”气氛,干扰买者神经。杀伤力★★★

在古玩贩子中还有一些另类人物,不惜以盗贼自称,达到行骗目的。这些似贼非贼的家伙流窜于藏家之间,住无定所,来去匆匆,嘴脸各式各样。所携带“赃物”也无奇不有:或自称是为别人销赃,东西大都是瓷器、字画等热门藏品;或自称是盗墓贼中一成员,所出手的东西也自然为出土玉器、铜器之类;或故作行踪诡秘的来者不善状,让买者凭感觉相信此人为贼,带来的东西属于市场上难得一见的古玩上品。总之,他们手上的货物都是足以吊

起你胃口的“好东西”,如果藏家见物不见人,那么,最后的结果只有一个:上当。

案例:“盗墓贼”卖玉

2001年的一天中午,一个陌生的外地人打来电话,说是一个月前在古玩市场上认识了我,我想了一下,好像有这么一回事。在电话中,那人神秘兮兮地告诉我说他的朋友手中有几件真东西,我一定非常喜欢,问我有没有兴趣看货。我说可以,对方就急忙把电话断了。过了一会,电话又打过来,问我是不是在公安部门工作。我说不是。这时候,电话中传来几个人同时说话的声音,似乎有一帮人在商量着什么问题。过了大约一分钟,那人把看货的时间告诉了我,地点安排在潍坊汽车站附近的一个小饭店里。

我如约前往,在一个路边饭店的小房间里,见到了鬼鬼祟祟的两个人,其中一个就 是通电话的那人,我的电话号码是他一个月前在地摊上向我索取的。

见我后,那人便开门见山,说他们是一伙盗墓的人,最近干了一个活儿,出了点东西,知道我喜欢古玩,就首先让我看货,但是,不管我买或者不买,千万不要把这件事情声张出去。说完,就一边从包里往外拿东西,一边示意另外一人出去警戒。东西是几件出土的玉器,有破碎的玉衣片,有玲珑的白玉璜,而且土沁斑驳。看我似乎感兴趣,他又从包里取出一件商代造型的玉人,说这是从一个墓里出来的。我忽然警惕了,汉代晚于商代1000多年,怎么会出自一个墓里呢?我当面提出置疑,那人有点慌张了。我再冷静查看,确定这些东西为赝品无疑。

过了大概一个月,有藏友来我家,很得意地掏出一件玉器请我欣赏,我一看就是一个月前“盗墓贼”给我看的那些东西中的一件。没等他介绍,我就把他买东西的情节、人物与过程叙述了一遍,他惊呆了,说你怎么会知道得这样清楚呢?我便把我与“盗墓贼”过招的细节复述了一遍。上当了,骗了我好几千元钱!”听完,朋友很后悔。“他还给了我电话号码”,朋友忽然想起了什么,马 上拨通拨通了“盗墓贼”的电话,自然,电话号码是空号。 类似这样的遭遇我经历过至少五六次。

二十二、文明行骗

编术特征:老板后台坐镇,雇来“儒生”做托。杀伤力★★★

此招的要点是让人扮演成文质彬彬的学者来配合行骗。那个学者形象的人一定是外地人,如果有一天骗局露馅,不法商人也会自圆其说,而且戏表演得有张有弛,学者形象的人不但外形儒雅,而且沉着稳重,态度从容。

案例:雇人当托卖赝品

1998年的一天,一古玩店老板告诉我一件“喜讯”,说他有一个朋友在县里当老师,因为老辈喜欢古玩,家中藏品颇丰,最近因为家中盖房子需要资金,所以那老师准备忍痛割爱一部分瓷器。这人很要面子,不愿意在当地出售,所以委托他找几个下家。“他明天来的时候,你一定要狠狠地砍价,千万别客气。”末了,他还很哥们地提醒我。

第二天,“老师”来到了老板的店中,手里提着一个笨重的皮箱,人很文雅,穿着西服、戴着眼镜,说话也非常客气,口音南腔北调的,有一种怪味儿。打开东西一看,是分别装在锦盒中的几件青花瓷器,锦盒是旧的,里面的瓷器也都完完整整的很漂亮。老板在一旁不动声色,眼睛却放出异样的光芒,似乎在鼓励我别错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我拿起一件请他帮我看看年代,他悄悄告诉我是清康熙的。那天我带钱不多,就花700元买了一件青花人物小

瓶。第二天老板告诉我,应该多买几件,那些好东西在半天之内都让其他人抢光了。

过了半年,我在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上无意中见到与这件一模一样的瓷器价格,摊主很爽快地说:“批发价100元一件,盒子都作旧了,很好卖!”我很吃惊。 从北京回来后,我把事情告诉了老板,他似乎很惊讶:“是吗?看来让他把我们骗了!”表情看来很无奈、很无辜。我问起那个“老师”的下落,他的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说他们早就失去联系了。

二十三、双簧联袂

编术特征:甲乙联手行骗,角色各不相同。杀伤力★★★

双簧的戏剧套路大致有三:第一,演员都在明处,两人犹如相声演员一唱一和,扮演捧眼的那人必须站在“不偏不倚”的中间立场,还要时不时地为买者设身处地地“着想”;第二,两人分工明确,一人在家守株待兔,一人外出物色猎物;第三,一人在明处,一人在暗处,在暗处的那位,假装把某处有好东西的秘密透露给买者,努力启发他的购买欲望,而在明处的那位总装作自己被蒙在鼓里,同时要设计一些情节,让买者产生捡漏的心情,在这个过程中,两个演员自始至终不在买者面前正面接触。

案例:一唱一和卖陶马

这样的事情我遭遇得很多,就说其中一件吧。那是1998年的一天晚上,有人给我打来电话,说他今天在某古玩店发现了一件难得一见的汉代出土陶马,千真万确的真品,但是看主人的态度,似乎没把这件东西当成真品,说我可以去捡漏。“那么,你怎么不买呢?”我提出疑问。“我老婆最反对我把出土的东西带回家,嫌脏。”我相信了他的话。“但是,买卖成交后,你要多少给我一点好处费。”他提出了一个很合理的要求。

第二天上午,我来到那家古玩店。老板是一个中年人,见我来,就轻轻地点了一下头,便继续看他的报纸。我装作偶然发现了那匹陶马,便问:“这件东西多少钱?”“给人家代卖的,800元,少了不卖。”“东西真吗?”“你自己看吧,别人的东西,我对陶器不懂。”回答问题时,老板也漫不经心的。

我仔细观察这件东西,发现其造型不错,个头挺高的,尽管一条腿断了,但并不影响它的文物价值与经济价值。我小心翼翼地把这件陶马拿起,分量挺重,马体腔内粘有浮土,轻轻地用手一掰,土块就掉下来了。这时,一个让人惊讶的细节出现了:在掉下来的土块中,我忽然发现了一片像指甲盖大小的纸片,上面还有模糊的印刷字迹。透过这点蛛丝马迹,可以确凿无疑地判断陶马为赝品,因为汉代是绝对不会出现这样的印刷品的。真相大白后,我就离开了那个小店。

过了大约一个星期,我又来到了这个古玩店,发现号召我来这里捡漏的那人正与老板聊得火热,那件陶马已卖出去了,在原来陈列陶马的地方,又醒目地出现了一件青铜器。新的双簧又要粉墨登场了。

二十四、隔山卖牛

骗术特征:利用网购手段,进行欺诈行为杀伤力★★★

在互联网席卷世界的今天,网上买卖古玩渐成气候,一些心术不正者也在网络世界里玩起了他们的行骗手段。这些人的网欺(最近冒出的新名词)手段主要为:其一,利用专业软件对古玩赝品的照片进行再加工,使其包浆滋润度及色彩浓淡度更加逼真;其二,对有瑕疵或者经过修补的瓷器、玉利用专业软件进行处理,隐去残疾,使其完美;其三,用真古玩作钓饵吸引玩者上钩,当汇款打到对方账户时,卖方或已经停机,或账户已经注销,一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 案例:网购古玩变新器

2005年春,笔者一好友为某古玩网站汇去580元,购买一件清代中期青花瓷器。几天

后,对方将货发来,开包一看,居然为新仿瓷器,对比网上原物照片,方知实物与照片差

距甚大。好友提出退货,对方则以为网友代卖婉言拒绝。

二十五、街头诈编

骗术特征:制造“馅饼”假象,诈编贪图便宜者。杀伤力★★★

这是古玩市场之外的骗局,以古玩为诈骗钱财。尤其是针对那些文化程度不高、警像性不强而又贪图便宜的家庭妇女行骗,骗子们屡屡得手。其表现方式有二:街头“巧遇”持宝人,让你以为遇到了千载难逢的买宝机会;二、街上遇到“送宝”客,骗子扮作拾宝人,以寻人未果为开幕式,演出一段低价让宝的滑稽剧 案例:两起古玩作骗案

1998年,笔者在采访市区某公安派出所的过程中,连续遇到两起以古玩为诱饵

的诈骗案件,报案人都是中年妇女。

潍坊某服装厂女工在上班途中,突然遇到一个男青年问其要不要故宫里出来的玉器,价格很便宜,说着,便从兜里掏出一块白色的玉蟾。女工正准备拒绝,忽然从旁边横切出一个戴眼镜的,一把攥住那青年的手说:“我看见了,你拿的是一件玉蟾对吗?”男青年支支吾吾不敢回答,戴眼镜的大喝一声:“把那件也拿出来!”这时候,男青年似乎吓呆了,哆哆嗦嗦地从口袋里又掏出来同样的一件。戴眼镜的笑了,对女工说:“别害怕,我今天刚看了报纸,说北京一个博物馆里被人盗窃了一对玉蟾,是价值连城的国宝。报纸上还说这家伙有可能逃到我们这里来了,没想到竟然让我们遇到了。”说着,戴眼镜的拿出了一张报纸,那上边真的刊登着关于这件事情的报道。

看到事已败露,青年人苦苦哀求戴眼镜的开恩放他走,并说只要不报案,他情愿把这两件东西卖给他俩。在价值连城的“国宝”面前,女工与戴眼镜的都动心了,于是,经过软硬兼施的讨价还价后,男青年以非常便宜的价格将玉蟾卖给了两人。女工借了服装厂同事3000多元钱,买下了这件一文不值的假玉器。

几天后,派出所又遇一妇女报案,声称被两个骗子骗去了2万元钱。一日,该妇女在

街头路遇两民工,他们手里拿着一张纸片问路,说要找一个张科长,这个妇女说不认识张科长,民工致谢后就离开了。走了没几步,一民工又追上来说,能不能帮个忙,让他们把准备送张科长的东西暂存她家一会,因为箱子里都是很珍贵的东西,怕这样抛头露面的不合适。这妇女忙问是什么东西,其中一人吞吞吐吐地说他们刚从那边施工工地挖出来一箱子古玩,这事正好被那个张科长看见了,要他们把东西送到他家,张科长说的地址就是字条上这个地方。这时,另一人凑上来悄悄说,箱子里是刚从工地挖出来的金子和古玩,满满的一大箱子。听说有宝贝,这妇女忙把民工请进自己家。

到家后,这妇女提出要查看一下箱子里民工打开了箱子,一看,里面有两个

玉佛像和几十个金光灿灿的元宝。拿起元宝一掂,好家伙,一个足有好几斤重!元宝下还压着一张皱巴巴的纸片,黑压压地写着毛笔字。展开一看,是一纸要求后人必须妥善收藏这些传家宝的文书,落款是清朝光绪年间,还清楚地写着立嘱人与保证人的名字,且签字盖章。这妇女心里热乎乎的,顿时,贪欲萌生了。经过一番砍价后,这位妇女花了2万元买下了满满一箱子“好东西”。

几天后,才弄明白所谓的金元宝是一堆镀了铜的铅疙瘩,玉佛也是用玻璃制作的。于是,妇女赶紧报了案。但是,骗子们早就无影无踪了。

二十六、售后“服务”

编术特征:制造升值假象,旨在续演骗局。杀伤力★★★★

古玩市场上,一些专门从事歪门邪道的经营者很会揣摸人们心理,即使将赝品卖出后,还会假戏真唱,施加手段,让你继续蒙在鼓里。其手段因人制宜,或通过别人(即自己找的托)来印证你这件宝贝的珍贵性,让买者沾沾自喜。或间接给买者传达虚假信息,说恭喜你这件东西增值了;或在你面前假惺惺地后悔东西卖漏了,让你误以为真的占了大便宜。

案例:青铜宝剑的故事

10年前的一天,我在潍坊所属的坊子区一个从事古玩生意的人家中花1 00多元买了一件小瓷器,回家后研究了半天,也没弄出个子丑寅卯。给朋友看,有人说东西可疑,于是我把它放在一边,准备查阅资料再进行研究。过了几天,坊子人打来电话说,那件瓷器是一件非常好的东西,千万不要送人,井且特意嘱咐我,如果哪天对这件东西不喜欢了,他就加价收回。听了他的话我认为这人值得交往。

几天后,我又去他家买了一把青铜剑,造型为战国时期的,把柄上全刻有纹饰,而且剑身上带有两个铭文。宝剑到手的第二天,他打来电话说,有一件事情要与我商量,前几天有一个北京人看中这把剑了,但是他当时没有明确表态,这人今天专程从京城来拿这把剑,得知东西已经卖掉,北京人要求我转让给他。说话间,还让那位“北京人”在电话中与我寒暄了几句。我告诉那个“北京人”,说自己很喜欢这件东西,我不会转让的,请他谅解。

又过了几天,坊子人再次就这把青铜剑的转让问题与我协商,说人家的出价已经高出我的买价1000元了,问我卖吗?我依然没答应。坊子人见我执意不卖,便说那件东西真得很珍贵,因为带有纹饰和铭文的铜剑,将来的升值潜力不可估量。听后我非常兴奋,庆幸有了一把珍贵的青铜宝剑。

但是没过多久,在我对铜剑进行清洗闻到铜锈中发出一股刺鼻的味道,我请朋友来我家,就这件东西的真行了“会诊”,带着疑问审视,它的破绽就格外多。此后,我又请铜器专家过目果断地说这是一件赝品。随后,我电话告知坊子人,说我决定按他的意见将这件东西转让,他答应很痛快。但是十几天过去了,坊子人没有何动静,打电话再问,他却躲躲闪闪地说不出个所以然。又过了一些日子,我要求按原价退货,他也照样答应了,不过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之后,他竟然连电话也不接了。后来得知,坊子人卖给我的那件瓷器也是赝品。

二十七、放线钓鱼

骗术特征:着眼长远利益,循序渐进宰人。杀伤力★★★★

此招是用来对付固定客户的伎俩,要求操作者必须具备相当的心理素质与高超的“垂钓”技巧。

技术要求是,线要放得飘、漂、缥,鱼要钓得稳、准、狠。首先是讲究放线技巧,在放长线的前提下,讲究一要飘浮,诱饵要始终随风飘荡,随心飘然,让猎物自始至终盯着,跟着;二要漂亮,无沦是竿、是线还是饵,外形都要美观漂亮,足以吸引猎物,让他们永远垂涎三尺;三要缥缈,力求营造出如幻如梦的温柔乡,让猎物昏昏然、不知所以然地长期任人宰割。至于稳、准、狠,是“钓鱼”过程中的技术要素:操竿过程讲究四平八稳;下钩要有的放矢,忌讳目标暖昧;待鱼咬钩后要狠狠收竿,毫不犹豫。钓到鱼后千万不能喜形于色,要继续加长线,瞄准更大的鱼。

案例:一只吃人的“老虎”

这是一个雒坊老板的故事。10年前的一天,为给客商送几件古董,他第一次走进了一家古玩店,没想到从这天开始,他喜欢上了收藏,且一发不可收拾。店主是一个30多岁的下岗职工,为人刁钻,人缘极差,外号“老虎”,古玩圈内很少有人与之来往。当他意识到即将钓到一条大鱼后,便开始实施放长线钓大鱼的诡计。

起先,“老虎”利用与老板频频接触之机,经常向他灌输玩古可以发大财的观念,并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多次为他采购了几十件古玩,有瓷器,有字画,倒也货真价实。潍坊老板特地请专家上眼鉴别真伪,评价甚好,由此,他对“老虎”的信任度也与日俱增。 之后,在“老虎”的建议下,老板的收藏兴趣越来越浓,什么高档瓷器、上品字画,甚至价值不菲的商周铜器,都进入了他的收藏视野。其后的半年多时间里,“老虎”鞍前马后地献着殷勤,为老板淘换来不少好东西,为证明古玩可以赚钱,“老虎”也忙里偷闲为老板卖了几件,让老板赚了一点银子,如此,老板花钱的力度也越来越大。

一年后,“老虎”开始露出吃人的獠牙。他一边继续为老板“掌眼”,一边勾结他人,通过双簧、埋雷等各种手段,让老板吃进了大量赝品。与此同时,他还频频与老板天南海北地乘飞机到处寻“宝”,很快就使发财心切的老板花去了100多万元。但是,在“老虎”准备继续放线钓鱼的时候,老板终于发现事情有些不妙,“老虎”的黄粱美梦提前结束了。

据说,在前后一年多时间里,“老虎”骗取老板的钱财至少有50万元,大部分被他挥霍掉了。“老虎”的结局比较悲惨。骗局败露后,他为躲债东躲西藏,还为此尝受了皮肉之苦。最后,他的古玩店倒闭了,人也从潍坊“蒸发”了。

二十八、虚张声势

骗术特征:一掷千金造势,处心积虑蒙人。杀伤力★★★★

该招的关键在于把表面文章做足,利用假、大、空的经营外壳营造先声夺人的气势,以财大气粗的假象引人自投罗网。骗人者常利用媒体广告、名人题词,甚至老板本人参与募捐等社会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声誉,以此达到目的。

案例1:开业之际赚大钱

1998年,山东电视台的一位朋友告诉我,那里新近开业了一家规模很大的古玩店,老板最近专门拿出20万元做电视广告,很有气魄,约我去看一看。

几天后,我来到了这家古玩店,店外摆放着20多个很大的花篮,店内各类古玩应有尽有,但全系高仿品。这时,老板正与几人洽谈着一笔大买卖,看样子,来人对古玩知识一窍不通,只闻老板兴冲冲地说:“我们这里是本市最大的古玩店,连省长也是我们的主顾,买东西你尽管一百个放心!”很快,客人就甩出了几万元,买了一件赝品瓷器喜滋滋地走了。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老板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案例2:昙花一现的古玩斋

2000年,潍坊古玩城内也出现了一家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古玩店,店面不小,藏品也很多,但基本上是赝品,老板还专门安排了两名漂亮的小姐接待客人。开业那天动静很大,彩旗飘飘,鼓乐齐鸣,领导剪彩,媒体跟进,而且祝贺该古玩店开业大吉的宣传贺语见诸各类报刊。

开业之初,这里也曾出现过趋之若鹜的热闹场面,不少人在这里花冤枉钱买过“古玩”。另外,老板也通过各种关系结交了一些社会名流,骗取了一些钱财。但是过了没多久,这家千夫所指的古玩店便关门隐去。

二十九、下乡埋雷

骗术特征:乡下预埋赝品。巧妙引人就范。杀伤力★★★★

一些不地道的古玩商常用此毒招害人,对象一般是熟人。他们非常熟悉藏者喜欢下乡淘宝的心理,于是就在穷乡僻壤间埋下各式各样的地雷(即古玩赝品),然后使你去踩雷,地雷的弦紧紧攥在他们手中,不见“鬼子”不拉。他们的地雷是有代价的,雷响之后,要给合伙的农民一定的报酬,否则农民不愿意配合。

埋雷方式大致有二:一为先埋雷后找人,埋藏停当后,或者守株待兔,静候上当者自投罗网,或者到处寻找猎物;二为有的放矢因人埋雷,这枚雷的攻击目标相当明确,你是爱瓷器者,就为你埋瓷,是爱玉器者就为你埋玉,而且要根据你最近的收藏动向下雷,所以,命中率可观。而这些地雷都是市场上见不到的高仿品。

案例1:埋在乡下的“大玉璧”

2000年春天,知道我喜欢玉器的一古玩商很神秘地告诉我一个消息,说某村有件出土玉器,那农民对这件东西要价不高,如果喜欢,他可以带我去看看,但是成交后要给他10%的好处费。

驱车前往,果然有一件直径20厘米左右的“汉代玉璧”,看沁色比较自然,工艺也很精湛。在我仔细观察时,他附在我耳边说:“东西对头!”我生怕夜长梦多,立马掏钱成交,买价只有真品市场价的十分之一。一年后我才知晓事实真相,原来是此人借助乡下农民埋下的地雷。当我追究此事的时候,那古玩商一口咬定对此事背后的秘密并不知晓。

案例2:一出演砸的双簧戏

2005年的一天,我与朋友来到离潍坊20多公里处的一家乡下古玩店,老板是一位外表憨厚的农民,在这之前我们也打过几次交道。他说昨天下乡收东西的时候发现一个农民家里有几件铜器和玉器,据说是从自己承包的地里挖出来的,但是那人胆子很小,怕见生人。得到我们同意,他便用电话联系到了那人。

10分钟后,我们来到村口的路边,只见一人骑着自行车缓缓过来,当来到我们面前时,怔怔地看着我们的车,一副踟蹰不前的模样。老板说别怕,那不是警车,这都是我的朋友。这时,来人开始表演了,只见他把自行车停在一个隐蔽的地方,随后迅速从车上取下编织袋,先对周围环境进行了细致的扫描,这才从袋子里掏出了一件玉器和两件铜器。一看东西,都是我们曾经见过的假货。看着他煞有介事的表演,我们都乐了。很显然,这出戏的导演就是这个貌似憨厚的老板。在回去的路上,我们很不客气地奚落了老板一顿,他睑上红一阵白一阵的,脑门上全是汗水。

三十、虚假证书

骗术特征:刻意炮制假证。堂而皇之骗人。

杀伤力★★★★

为将行骗过程演绎得有声有色,一些古玩经营者便在包装上出馊主意,给假货挂上金字招牌,以蒙骗那些涉世不深的收藏爱好者。其伎俩主要有三:一是制作假《鉴定证书》鱼目混珠;二是出具没有认证资格部门的所谓鉴定证明,以售其奸;三是不择手段拿到真专家的《鉴定证书》,使赝品摇身一变,弄假成真。现在,这种利用虚假证书坑骗买者的事情越来越多。

案例:赝品的华丽外衣

2005年的一天,一古玩店老板打电话告诉我,他那里东西很便宜,而且都有专家的《鉴定证书》。我很奇怪,为了开眼,就专程去了一趟。

他的店里有几十件用精制的礼品盒包装的“古玩”,其中有瓷器、玉器,有各种看似精巧的工艺品,包装盒上均烫印着“精品古玩”字样,但里面尽是赝品,或者说是一些古玩仿品。尽管如此,每件东西却都附有一张醒目的《古玩真品鉴定证书》,证书非常精美,用铜版纸印制,并且印有古玩照片以及鉴定部门的印章,落款为北京某鉴定机构,鉴定专家名字后面带着职务,多为某某著名鉴定专家之类。看着这些不伦不类的东西,我想,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内,不就是这样的货色吗?但是老板说,这些东西很受送礼者青睐,如果我有用项,可以给我最便宜的价格。

一个月后,单位的一位朋友让我鉴定他的一件藏品,居然就是这类货色。据他介绍,这件“古玩”是一个托他办事的朋友赠送的。后来,我又去老板那里,发现几十件带证书的“古玩”已经卖掉三分之一了。


三十一、有“书”为证


骗术特征:自己出版图书。李鬼暗藏害人

杀伤力★★★★

这是一种新骗局。骗人者通过出版古玩书籍、图录,将赝品作为流传有绪的珍贵文物编辑进书中,为日后谋取暴利提供证据。在这些书籍中,他们随心所欲地为赝品贴上珍贵文物的标签,并注明若干位数字的市场参考价格,更为阴险的是,还要请知名人物题词、请鉴定大家作序,并拉来真正的国宝级文物与自己的赝品掺和在一起入书,以示其资料来源的权威性。由于有书为证,那些缺乏眼力和市场交易经验的收藏者很容易上当。

案例:被假书迷惑的顾客

2001年的一天,我在河南的一个古玩店里看见店老板正与客人比照着书上的照片,反复端详柜台上的一件瓷器,只听老板高声说:“就是书中的这件东西,没有半点的差错,我不会骗你的。”我感到好奇,便凑上去看个究竟。

柜台上的这件瓷器是带有“大清乾隆年制”底款的粉彩仕女棒槌瓶,画面亮丽,人物的细部描绘得也很细腻,是一件艺术水平比较高的瓷器。不过,看瓷器的整体效果,却不开门。老板见我也在注视着这件东西,就把手中的瓷器目录递给我,让我帮着看看是不是书上的那件瓷器。我仔细看了几眼,就是书上刊登的那件,没错。

我继续翻阅这本《中国清代瓷器精品选》,书印刷得很精美,而且是正规的出版物。书中前几页所刊登的全是珍藏在故宫博物院的那些声名显赫的精品,但是再翻过几页就感觉不对了,尽管书中也白纸黑字地印着“大清乾隆年制”等说明,但是明眼人一看便知,这都是一些值得研究的玩意儿,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在我走出古玩店的时候,客人对这件东西竟然已经出价几万元了,但是老板依然不松口。我真想对那位已经让假书迷惑的人大喝一声:朋友,赶快逃吧!

三十二、充当幕僚 ;

骗术特征:精心布置陷阱,长年累月诈骗。

杀伤力★★★★

此招是在编撰故事的基础上,将骗局设计得更加严谨,更加有效,具有长期行为的性质。此类骗子有一定的文化程度,他们盯准的目标多为有钱、有闲但缺乏眼力的文化人,为其充当幕僚。骗子的伎俩为循序渐进式。首先,投其所好,给你捣鼓来上好的“古玩”,东西件件“开门”,且价格低廉,并免费送你古玩书籍;然后,为你按图索骥,搞来你所期望的国宝级文物,同时不忘用文献典籍佐证,还往往请来假文物鉴定家来赏宝,并装模作样地与你一起分析国内外收藏发展大势,确定下一步更宏伟的收藏目标。有了这个幕僚的“锦囊妙计”,你的胃口不一天天扩张才怪。

案例:一个被长期忽悠的收藏“大家”

潍坊某单位有一身居要位的领导,特别喜欢古瓷,据说藏品颇丰,却秘不示人。2002年一日,我与朋友前去赏宝,这是他首次将藏品亮相于藏友。当一件件貌似官窑的瓷器展现眼前时,我们发现全是赝品!但是,他却依据有关资料提出了反驳。最有意思的是,他居然还跟随骗子去实地考察了几件“明代珍贵瓷器”的出土墓葬,回家后,他专门研究了当地名人史,考证出那个墓主为明代著名官宦,所以,他对藏品的真实性深信不疑。他对家中那些宋代钧器、元代青花等大器也能引经据典一一道来。问其瓷器来源,他说是几个要好的朋友在几年时间里陆续为他搜集的,已经花去几十万元。他还反问我们:“有的藏品,北京著名鉴定家都过目了,怎么会不真呢?”

三十三、连环骗局

骗术特征:多人同设骗局,有声有色下套。

杀伤力★★★★

此举需一帮骗子协同作战,是发挥“集体智慧”的高智商行为。骗局过程充满了情节,充满了诱惑,充满了节外生枝的戏剧性。骗局情节是事前精心设计的,骗子们针对诈骗对象的具体情况制订智取方案:1.首先由骗子甲卖给他几件不值钱的真古玩;2.几天后,骗子乙“慕名”前来,用买价几倍的价格买走了他的东西,让他发一笔小财;3.骗子丙得知后,大呼卖便宜了,让他心中产生不快;4.甲对此佯装不知,又继续卖给他一些别的东西……就在这样的连环套中,梦想发财的受害人便陷入了只买不卖的怪圈,最终损失得一塌糊涂。

案例:青铜器诈骗案

9年前,山东某市公安部门破获一起古玩诈骗案,受害者是城区一位退休干部。几年来,有人源源不断地为他供应“出土”青铜礼器,先后买了几十件,花去近10万元。

这位老干部喜欢收藏青铜礼器,在几年时间里,他一直是几个骗子合伙诈骗的对象。骗子们分工明确,诈骗过程也安排得环环紧扣,演出了“某地发现古墓”“农民送货到家”“外地人登门求购”“农民再送青铜”“某地又出礼器”等一系列起伏跌宕的情节好戏,在这期间,受骗者本人通过对藏品进行“系统研究”,竟然认定这些玩意儿分别为商朝至汉代的青铜礼器,且有几件比国家博物馆的藏品还要珍贵。直至有一天,一位专家为他揭穿了骗局,他才如梦初醒,但是他依然不相信与他关系那么好的朋友会欺骗他。

案情大白后,他才知道了事实真相,原来在欺诈行动的背后,是几个人在协调一致作案。尽管骗子最终被依法惩办,但是老干部的心灵遭受了很大的打击

三十四、新闻人物
 

骗术特征:愚弄新闻媒体,妄图大肆诈骗。杀伤力★★★★★

在收藏界,有一些骗子非常热衷于利用媒体包装自己,通过正面宣传,把自己鼓吹为古玩行内拥有珍贵文物的风流人物,以此来抬高身价,扩大影响,最终通过沽名钓誉所产生的名人效应来铺平其实施阴谋的道路。

案例:一个来自百年老屋的弥天大谎

1998年7月28日,《哈尔滨日报》报道了“修百年老屋发现百余幅古画”的消息,消息说:在潍坊某地,“一位村民在翻建他家的百年老屋时,从一个直径近1米的房梁中发现百余幅历代名人字画,其中有‘明四家’沈周、文徵明、仇英的作品,一次发掘出如此之多的文物,堪称奇迹。”其中,“文徵明的山水画,幅高2.1米,宽1.7米,画面上有桥有亭,有各种动态各种服饰的人物达160人;董其昌的一幅百米长卷上写满洋洋大观的7075字的蝇头小楷,将明代50年间考取状元的试卷誊抄于此,长卷上面还盖有乾隆玉玺之宝、三希堂宜子孙、乾隆鉴赏、康熙大龙印等6方金色大印,装裱字画的上下两条牙子是用纯金线做的,画面金碧辉煌,真可谓是国之瑰宝。这些字画有的是4条屏、8条屏,还有16条屏……”如此重大发现,能不石破天惊吗?

其实,这是一出愚弄媒体的闹剧。新闻出自潍坊市的一个县级市,当时这个消息曾见诸于国内各地的报刊,在古玩界不胫而走,号称拥有这些东西的藏家也一时成为轰动全国的知名人物。我也曾对这个发生在家门口的事件颇感兴趣,试图以此重大题材做一个情节生动的电视节目,但是藏家出于谨慎婉言拒绝。当时,来自大江南北的古玩商以及大藏家们也不约而同地聚集到潍坊,希望购买这些无价之宝,但都未能如愿。

几年过去了,该事才水落石出,原来,这是一个企图利用媒体影响进行诈骗的案件,所谓的新闻人物是一个异想天开的小阴谋家。试想,如果此君阴谋得逞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三十五、欺世盗名

骗术特征:冒充收藏大家,野心勃勃讹人。杀伤力★★★★★

这类欺世盗名的大骗子将自己装扮成大收藏家,且千方百计跻身于上流社会,拉虎皮,做大旗,待身价倍增后,便投资办一个规模可观的所谓古玩艺术品公司,在富丽堂皇的大厅里,陈列上形形色色的假古董,设下豪华的大圈套,期待那些上流社会中的有钱人乖乖就擒。在艺术品交易市场中,这类骗子属于有“战略眼光”的阴谋家。

案例:大买提的大骗局

1999年11月,在中国西部某省省会,我曾经采访过一个在当地非常著名的“收藏大家”,此人名叫大买提(化名),自诩中国西部第一藏家。大买提是当地比较著名的企业家,据自己介绍,他是中国西部第一批下海经商且淘金成功者,资产已经达到9位数,他的收藏在当地名声显赫。

那天,我们走进专门陈列他个人藏品的大厅,大厅占据了市中心一座大厦的整个一层楼面,气势非凡。入内时,如同进入戒备森严的候机大厅,有门卫进行安检;进厅后,有若干身着漂亮时装的美眉服务左右,其架势不让五星宾馆。看展品,几百件明清官窑瓷器在可控灯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幽幽的光,数不清的古代字画精品更让展室大放异彩,其中有唐伯虎的丈二长匹,有郑板桥的六尺四幅屏,看得人眼花缭乱。在大厅最显眼的地方,醒目地悬挂着中央、省、市领导人来此处参观的彩色相片……遗憾的是,在大买提自封的国宝中,百分之百为赝品。

在电视采访中,大买提侃侃而谈其藏品的珍稀程度与其爱国大义,并把展览藏品估价为若干亿元,甚至还要求我们通过中央电视台甚至海外媒体为他歌功颂德。采访结束后,我的心情很沉重。  3年后,《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某省以文物抵押诈骗国家4000万元举款的  大买提被依法逮捕。

三十六、官场杀手

  骗术特征:瞄准上层人物,利用“国宝”骗钱。

杀伤力★★★★★

  这些人专门对付上层领导人物,圈内称之为官场杀手。他们或开有自己的古玩店,或为“皮包公司”性质,他们所瞄准的,是那些明白古玩艺术品具有保值与增值功能的领导、混迹于官场之间的混混、以及专门帮助权贵们收集珍贵“古玩”的棒槌高参。

  这些官场杀手行踪诡秘,均有自己的供货渠道和下家,所经营的东西属于古玩字画的高仿品,非藏界高手,看不出其中门道。当今政坛上一些贪污腐败者出于敛财和洗钱的需要,这类生意可谓方兴未艾,但是,只有身份特殊的“通天”者才能在这个神秘的领域中如鱼得水。前几年,李真腐败大案轰动全国,其中,收受古玩就是他的一大罪状。但在其后的李真赃物公开拍卖中,专家和买家们在拍品预展上惊讶地发现所谓受贿的古玩珍品几乎都是赝品。

  案例:官太太送鉴“国宝”

  一天,我在潍坊古玩城的一个店里与老板闲聊,这时,一个穿着得体的中年女人走进来,犹豫片刻后,便从手提包里小心翼翼地拿出2件用丝锦层层包裹的东西请老板估价。这两件东西一件为动物造型的玉器,个头很大,足有一斤重,这是人称蚌埠货的仿汉代玉辟邪;另一件为颜色碧绿的“翡翠”件,是用玻璃制作的玩意儿。

  老板以为这人是来卖东西的,就实话实说,告诉她这些东西是不值钱的假货。中年女人愣住了,说不可能吧,这是别人送的东西。“你以为别人送的东西就是真的吗?现在这样的东西就是专门送礼用的,是为当官的准备的!如果东西是真的,至少要值几百万呢,但是这两件假货,1000元我也不收!”老板很直率地说。那女人听后,脸色立刻变得铁青,慌忙把东西收好就一言不发地走了。“又被人糊弄了,这女人是官太太。”望着她远去的背影,老板笑了。的确,这女人是一个身居要位的领导的夫人。毫无疑问,这两件东西也是官场杀手的杰作。

三十七、为虎作伥

  骗术特征:拉着专家下水,狼狈为奸害人。杀伤力★★★★★

  在利益驱动下,现在个别知名专家利令智昏,开始与不法分子狼狈为奸牟利,这是不争的事实。专家要做的事情很简单,只要将高档瓷器、字画等赝品指鹿为马,且以名誉担保签字画押,无数银子就会滚滚而来。对于不法之徒而言,做这样的生意特别过瘾,因为艺术品经过了专家的“安检”程序,销路畅通,可以说每一笔生意都是一本万利的大买卖。自然,吃亏的是买进赝品的冤大头,被害的不仅是中国人,还有外国人。

  案例:超级赝品背后的肮脏交易

  前几年,有人花数百万元从京城一场正规拍卖会上买进了某著名画家的作品。事后,经有关权威部门组织专家重新鉴定,确定为赝品。于是原告一纸诉状将拍卖公司告上法庭。法庭依据最新的鉴定结果判被告败诉,但是对这一判决,原出具“鉴定证书”的专家不服,遂在一些刊物上发表自己鉴定该品为真迹的根据,企图洗清自己。但是,这一欲盖弥彰的行径引发众多有良知的古玩鉴定专家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鉴定水分”与“准确概率”问题进行了沉痛的反思。

三十八、瞒天过海


  骗术特征:国内国外互动,偷天盗日犯罪。杀伤力★★★★★

  这是古玩市场中的大阴谋,属于跨国犯罪性质,诈骗对象是海内外的中国文物收藏家。此骗局主要有两种表现方式:一是将赝品经过海外镀金后再万里迢迢运回国内,美其名曰海归文物;二是在国内精心加工炮制后,以国内顶尖级文物的身份“偷渡”到国外,亮相于洋人市场。在这两种骗局的背后都招揽了社会舆论的支持,或大张旗鼓造势,或暗地私下作秀,手笔很大。1999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曾刊出了一篇有关中国辽西“带毛恐龙”的报道,轰动世界考古界,被认为是人类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发现。后经研究证明,这不过是一个经过拼凑加工的假“恐龙”。来自中国的化石造假事件开了一个瞒天过海的国际玩笑。


  案例:被克隆的潘天寿《锦葵红杏》 :

前几年,国内某拍卖公司曾拍卖了一件“海外回流”的书画作品——潘天寿的《锦葵红杏》,成交价为112.2万元。后来被明眼人发现,此画仿自江苏某市博物馆藏潘天寿真迹《红葵黄花》。而仿造馆藏潘天寿绘画,再拿到拍卖市场上高价成交,这已不是第一次。据查,在最近几年里,该馆藏品潘天寿人物画《佛寿无量》和山水画《川中山水》曾先后被人多次仿造,其中《佛寿无量》被两次克隆,分别以33万元和17万元港币拍卖成交。《川中山水》竟被4次仿造,成交总额达100余万元。

  在拍卖赝品潘天寿《锦葵红杏》这件“海归名画”的背后,有着一系列近乎闹剧的国际背景:其中有国内克隆杀手煞费苦心的仿制,有国外“著名藏家”遥相呼应的假象,有“珍品”海外隆重归来的消息,有国内藏家喜得该宝的感慨,有拍品即将面市的广而告之,有拍场上人为炒作的沸腾局面,更有阴谋背后我们不得而知的一系列暗箱操作……

三十九、卖场陷阱

  骗术特征:密室操纵阴招,卖场联手设套。杀伤力★★★★★

  卖场杀于的骗人手法是善良的人们无法想象的。其阴招下要有三;一为独角大戏,这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拍卖公司经常玩弄的把戏。拍前,他们不遗余力地大肆进行舆论宣传,将这次拍卖渲染成史无前例的大动作,什么超级国宅,什么稀世大珍,在这里统统可以见到;二为单口相声,主要由拍卖师进行**表演。卖场上,衣冠楚楚的拍卖师以三寸不烂之舌,可以轻而易举地将赝品点石成金,并用种种诙谐的、华丽的、暗示的、蛊惑的语言来诱惑买主上钩;三为群口央板,买卖双方心照不宣地将赝品通过暗箱操作方式常而皇之地拍出,在造假、售假、假拍过程中,合伙者在共同的目标中配合得天衣无缝。由于拍卖机构不对拍品真伪承担任何责任,所以,即使阴谋败露也不必惊慌失措,事后,涛声依旧。广大收藏爱好者对这一现象同仇敌忾,但也无可奈何。

  案例:赝品拍卖引发一场持续4年的官司

  1995年10月28日,浙江中澳公司在杭州秋季书画拍卖会上竞得10幅书丽作品,其中张大千的一幅《仿石溪山水图》价格为105万元。同年 11月,中澳公司派员到北京请文物专家鉴定这幅作品,鉴定结果为不折不扣的临摹本。同年12月,拍卖公司又派员前往上海请书画鉴定家鉴定此画,85岁高龄的老专家出示书面意见,坚持认为此画是真迹无疑。于是,就此画真伪问题,引发出一场历时4年的官司。直至1999年,国家文物局受有关方面委托,再次组织 10多位书画鉴定专家对此画进行鉴定,最终认定为赝品。2000年初,在最高人民法院的调解下,被告方退还原告中澳公司画款105万元,和息14万元。至此,一桩日厂日持久的公案画上了句号。

四十、偷天换日

  骗术特征:故弄玄虚预展,陈仓暗度敛财。杀伤力★★★★★

  这是利用“先展后卖”的方式骗人。他们抱着孤注一掷的赌博心理,先精心布置一个赝品充斥的拍卖品预展,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展品都有着糊弄人的桂冠:或为艺术大家的作品,或为市场走俏的文玩,或为价值连城的国宝。蒙混过关后,便理直气壮地大赚黑心钱。

  案例:傅抱石作品展览闹剧

  1999年12月10日,一个名为“金刚神韵——傅抱石金刚坡时期作品特展”的画展在上海展出。会前,当地媒体满怀热情地盛赞这个展览,报道展览中的70多幅作品“几乎全是巨幅或大幅之作。甚至有4米高的四条屏《四季山水》,有9米长的横幅《江山胜览图》”。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傅抱石的夫人和儿子闻讯前来观赏,却愕然地发现这些东西“全系伪作”。“即以展场中的《丽人行》为例,父亲‘生只画过一张《丽人行》,但自从该画在拍卖中创下1078 万元天价后,所谓第二张、第三张《丽人行》的伪作接连出现,这次在上海展出的是第四张。”傅二石这样说。

  这场企图混淆视听的闹剧最终以鸡飞蛋打的悲剧收场。幸亏傅抱石亲属揭示真相,倘若这些作品堂而皇之地进入艺术品流通领域,后患无穷。

四十一、文化“创新”

  骗术特征:臆造文化发现,兜售高仿赝品。杀伤力★★★★★

  最近几年,古玩市场上赝品名目越来越多,骗子们的手法也越来越高明。其中最有创意的是号称发现了一个个特征突出的所谓新“文化”,其“文化”的历史与艺术内涵完全可以与“红山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并驾齐驱。

  这样的骗局背后有一个组织严密的体系通力合作,总策划是最关键的人物,负责凭空捏造一个新“文化”遗址,而且必须让这个假文化的属性与某些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承前启后的联系;其次,要有总体的艺术设计,臆造出与“文化”内涵相匹配的物质载体,即文物赝品,这些赝品必须于奇特的造型中见时代精神,于精上细作中见真品特征;接下来就是组建一个训练有素的骗子队伍,万事俱备,阴谋便进入实施阶段。为了让人们相信新“文化”的真实性,他们利用写手杜撰谬论在互联网等载体上大放厥词,与此同时,分期分批地将那些假“文化”的代表性文物发到网上,企图在有限的范围内造成既定事实。舆论平台搭建好之后,骗局就在黄河上下、火江南北开演了,一个新的“文化”随之横空出世,手笔之火,远非那些打马虎眼等骗人伎俩可比。

  此骗局的杀伤力非同一般,它会让很多人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同时上当。

  案例:令人啼笑皆非的“苍山文化”

  2004年秋,潍坊古玩市场的地摊上出现了一个卖古玉的外地人。起初,这人的东西并不引人注目,但是后来一位专门玩古玉的高手偶然发现了这些 “宝贝”,随之,大约几十件玉环之类的“出土”玉器瞬间被几人瓜分。卖古玉的外地人说,这些东西是在山东附近的一个地方发现的,那里的老百姓手中还有很多。于是,这个卖古玉的外地人又从“乡下”搞来了第二批货,还没等摆上地摊,就被当地的一个古玩商垄断了。

  乍看,这些玉器的沁色与包浆都非常自然,品种、造型介于良渚文化与龙山文化之间。尤其是那些双环、三环以及与玉璇玑式样差不多的玉器似告诉人们,这些风格独特的东西应该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这些玉器大都很精美,多为动物造型,雕工细致,姿态各异,给人以悦目的美感,在潍坊市场上很快被人以数千元一件的价格买走,一时货源紧张。

  这时候,在互联网的雅昌艺术品论坛玉器网站中,针对这些东西的大辩论也开始了。有人说这些东西是赝品,在新石器时期文化中不会出现这样的不伦不类的东西;但也有人说这些东西的出土地点已经查清楚了,是在山东南部临沂与江苏徐州一带,此为龙山文化与良渚文化的接壤之地,出现这样的器物是很有可能的。还有人径直给这样的东西命名为“苍山文化”,据说很多玉器都是在苍山附近新石器晚期的墓葬中出土的。还有人在网上信誓旦旦地说他已经亲自到这个文化遗址考察过了,玉器就是在这里出土的,这里的山冈上密密麻麻的全是掘墓找玉的老百姓。一时间,为“苍山文化”正名的呼声日高。

  人们后来才明白,网上发布观点的人多是造假、售假者雇的写手。在这样的背景下,先后有数十个潍坊人买过所谓“苍山文化”玉器,连杭州、深圳等地的古玩商也千里迢迢赶来收购,一时间潍坊成为“苍山文化”玉器的主要批发地。虽然网上声讨这类玉器的人越来越多,但是,“苍山文化”们依然在负隅顽抗。一年后,“苍山文化”现象却越来越让人怀疑了:为什么玉器的造型越来越怪,体积越来越大,工艺越来越粗,沁色越来越浅,东西越来越多,价格也越来越低。没过多久,山东各地市场上的地摊上都出现了此类东西,至此,人们才渐渐明白所谓的“苍山文化”不过是一个弥天大谎。

  其实,在刀光剑影的古玩市场上,层出的骗术何止这些。揭露上述所列骗术几十招旨在敲几下警钟,让大家意识到古玩市场的残酷与复杂。现在,古玩市场的混乱局面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相信随着文化市场机制的健全,古玩市场以及古玩交易行为也将逐步得到规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门户|站点地图|手机版|翡翠说珠宝论坛 冀ICP备14005734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13012902000119 联系微信 66598831

GMT+8, 2024-12-3 04:01 , Processed in 0.06909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