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91|回复: 0

在把玩中升值 投资"偏门""核雕"的另类收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17 11: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QQ登录使用更方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何谓鬼工技?
“苏东坡、黄庭坚、佛印和尚三人在船头赋诗、品茶、饮酒,一船工执橹,一小童烧水,活门活窗,小窗上刻有《赤壁赋》中名句组成的对联‘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明代著名散文《核舟记》所记述的核雕珍品生动祥细地描述了当时常熟艺人王叔远在一枚桃核上雕刻苏东坡乘船泛游赤壁的情景,也让我们从中领略到核雕艺人奇巧无比的技艺。
追溯历史,核雕艺术早在明代初期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明代,核雕材料主要是桃核与杏核,橄榄核用得比较少。到了清代,尤其是清中期以后,橄榄核以其坚硬、易上包浆、大小合适等特点成为核雕的主流品种,几乎达到“是文人必手持折扇,有折扇必有核雕扇坠”的地步。
在这么小的橄榄核上进行雕刻,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正是由于其操作上的高难度,核雕技艺鲜有传人。早在明代《清秘藏》中记载,“明代宣德年间有个叫夏白眼的,能于橄榄核上刻十六娃娃,眉目喜怒悉具。或刻子母九螭,荷花九鸶,其蟠屈飞走绰约之态,成于方寸小核”。明代王叔远精雕之桃核、邢献之精雕之核桃、夏白眼精雕之橄榄核可谓之核雕三绝,其作品传世绝少。在清代,也有不少核雕名家高手,技艺超群,乾隆初年(1736年)苏州民间艺人杜世元,也是用一枚不到一寸的桃核刻“苏子游赤壁”题材,与《核舟记》中的核舟有所不同,在当时被称为“鬼工”。
材料不贵,人工贵。”润核轩的店主老浦介绍,核雕和同其他雕刻类艺术品相比其艺术含量是不可估量的。谈起橄榄核雕刻,老浦认为,橄榄核要比用其他材料雕刻难度更大,首先是橄榄核两头尖、中间大,雕刻时难以控制。还有就是它的脆性,稍一疏忽就会前功尽弃,再加上一般都是采用立雕或浮雕的手法,全靠慢工细活琢磨,因此雕成的作品就越发显示出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老溥说,如今,苏州核雕名家的作品,不管是雕工的细腻、用刀的爽利,还是题材的广阔、造型的生动,都无愧于传统。
老浦来自江苏,来北京之前他已在上海做了十几年的橄榄核生意。随着核雕市场逐年火爆,将全部精力转移到北京。据他介绍,目前,核雕界以苏派(苏州)作品为主,在核雕市场上流通的苏派作品占了90%以上。“橄榄核雕最早是上海人喜欢。聚集在老城隍庙,那时我们苏州工都是在那儿卖。北京是这五年开始热起来的。”老浦说他在十几年前就看上橄榄核与众不同的特点,通过观察他发现,象牙雕虽然高贵但越放越黄,紫檀木雕文雅却越戴越黑,只有橄榄核雕是越玩越红,尤其上了年纪的核雕,更是通透有质感。或多枚串起戴于手腕,把玩摩挲,其受欢迎程度,也不亚于玉雕类饰件。
12 / 2 页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门户|站点地图|手机版|翡翠说珠宝论坛 冀ICP备14005734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13012902000119 联系微信 66598831

GMT+8, 2024-12-2 23:37 , Processed in 0.05853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