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14|回复: 0

中国三大珠宝产业集群(区)的竞争力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17 17: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QQ登录使用更方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中国三大珠宝产业集群(区)的竞争力分析俞健业丘志力黎志伟2,魏巧坤2,刘坤罗宇鹏1(1.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宝玉石研究鉴定(评估)中心,广东广州510275;2.广州番禺珠宝产业发展中心,广东广州510275)业发展的重要问题。运用改进后的竞争力评价模式对我国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三大珠宝产业集群的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三大区域珠宝产业集群在内部和外部六个竟争力因素中各有优势,其竞争力很大程度上是内部与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珠三角地区在产业集聚的内部因素方面上的优势应该是其珠宝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据此,我们建议国家产业职能部门在制定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应根据珠宝产业集群(区)各自的外部要素条件,强化引导作用,进行战略整合,通过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内部因素的培养,促使三大产业集群(区)发挥出各自的竞争力优势,形成良性互动,推动我国珠宝产业形成新的国际竞争力基金项目:番禺科技局软科学研究项目(2008-专-04-14)通讯作者:丘志力(1963―)男,教授,主要从事岩石学、宝石学和古玉文化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地区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力、避免同质化竞争提71994-2015ChinaAcademicournal珠宝产业作为中国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己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2010年,我国珠宝产业的年销售额达到了2500亿元人民币,黄金消费超过500t,年出口额达到80亿美元111,全国工商注册的各类珠宝企业有5万多家,从业人员达300多万人。我国己经成为世界铂金和钻石消费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石加工及消费国,最大的淡水珍珠生产国,并预计在今年超越印度成为黄金消费最多的国家。  目前,我国珠宝产业主要分布在以深圳-番禺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简称珠三角地区)以上海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简称长三角地区)和以北京为代表的环渤海地区。这三大区域包含的京、津、冀、鲁、辽、沪、苏、浙、粤等9省市集中了我国44%的人口、40%以上的富裕阶层、80%以上的金银珠宝公司,拥有庞大的珠宝生产力和消费力。虽然上述地区的地理范围较大,但与我国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国土面积相比,其产业集中度较高,产业集聚效应较为明显,因此,笔者近似地将这三个地区作为广义上的产业集群(区)看待。  产业集群对竞争力的影响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马歇尔12解释了基于外部经济的企业在同一区位集中的现象,认为通过产业集聚,使无法获得内部规模经济的单个企业通过外部合作获得规模经济。后来,MichaelE.Porter131系统完善了产业集群竞争理论,认为产业集群以加企业生产力、创新能力和刺激新企业成型3种形式影响竞争。目前普遍认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可以带来生产成本优势、区域营销优势、创新优势和组织制度优势,从而有效的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4~5.不同地区的同一产业集群由于其形成历史和发展模式等不同,其竞争优势的表现可能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比较分析这三大珠宝产业集群(区)的竞争力,不仅可以揭示我国珠宝产业发展的整体状况,也能为今后我国珠宝产业发展规划以及这些供合理的建议。  1珠宝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产业竞争力的评价主要包括两类方法:一类是直接评价产业竞争力,即通过构建表征竞争力的指标体系来评价产业竞争力,以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的评价方法为典型代表;另一类是间接评价产业竞争力,即以产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为评价对象,通过综合评价这些因素来间接评价一个产业竞争力的强弱,其中尤以Porter的钻石模型(PDM)最具影响力。  目前,我国珠宝产业竞争力的评价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珠宝产业的相关统计数据十分不足,直接评价方法难以使用,国内的学者大多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的方法,通过定性分析珠宝产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来获得珠宝产业竞争力的评价。例如,官锡强16和王瑛171运用钻石模型研究了梧州人工宝石集群他们认为梧州己形成了以低成本竞争为主的低端集群,但由于缺乏高级要素,创新不足,集群升级面临巨大挑战。尽管Porter的钻石模型极具启发性,但也受到不少经济学者的批评,认为其最大的缺陷在于过分强调国家‘商业环境“对产业竞争力形成的作用,其未将产业内部因素作为主要的要素看待18,而且将政府作为辅助因素也不合理191.另外,还有学者认为,钻石模型也不太适用于特定区域产业综合竞争力状况的对比分析110.因此,笔者在充分借鉴钻石模型的基础上,把影响珠宝产业的要素划分为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两大类,对3个集群(区)带的竞争力进行比较和分析。内部要素指产业发展的内部条件,是决定区域产业竞争力的主导因素,包括技术创新、企业素质和产业组织结构等;外部要素指产业的外部环境,通过内在要素起作用,是辅助性的要素,具体包括资源条件、政府作用和需求条件等。  倍1131,而且长三角地区还是我国民间借贷资源最71994-2015ChinaAcademicournal 2三大珠宝产业集群(区)的外部因素分析2.1资源条件这里所指的资源条件,是一个广义概念,包括自然资源、资金资源、劳动力资源、地理资源、基础设施资源等。笔者认为,丰富的资源条件是我国珠宝产业建立竞争力的起点,而在其形成的过程中,地缘优势、资本资源、人力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供给是需要考虑的几个要素。  地缘便利带来的竞争优势以珠三角地区表现得最为明显,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珠三角地区珠宝产业集群的先行优势主要得益于此。珠三角地区毗邻世界三大珠宝首饰基地之一的香港,随着8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劳动密集型产业纷纷迁入国内,大量的香港珠宝首饰加工制造企业遂东移迁至深圳、番禺等地,为其带来了现代化企业的管理经验、先进的设备和工艺技术、新潮款式以及高级管理人才与高级技师,使其珠宝产业一开始便一马当先,如今依然是中国珠宝产业最发达的地区。由于与韩国的地理位置接近,环渤海地区(京津冀三角)的山东成为了韩国在华最重要的经贸伙伴以及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1111.韩国和香港的珠宝产业在国际上久负盛名,韩国产品的技术和质量甚至超过美国1121,但是与珠三角地区相比,山东未能很好地承接韩国珠宝产业的优势。一部分原因是中、韩在1992年才开始建交并正常贸易往来,时间上己经落后于珠三角地区;其次,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山东的产业基础、对外开放程度和获得的政策便利也稍落后于珠三角地区,因此,即使同样拥有地缘优势,但缺乏其它要素的配合,地缘优势也不一定能催化产业集聚竞争力的形成。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初级生产要素己经走向没落,要想建立持久的竞争力还需要其它条件的配合。  资本资源优势对产业集聚的意义不言而喻,但静态的资本资源优势对珠宝产业集聚竞争力的影响如何还有待研究。一直以来,长三角地区的资本资源最丰富,单从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规模看,2009年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市值、成交规模及筹资总额均是深圳交易所的两丰富的地区114,故其资本资源优势最明显;以北京为代表的环渤海地区虽然没有长三角地区的资本市场运作机制,但北京是央行所在地,天津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1151,其资本资源运作便利也是珠三角地区难以比拟的;但逐利性是资本最基本和最本质的特征,资本流动的便利使区域的静态优势对产业集聚竞争力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有所下降;相反,哪里有产业集聚形成并产生利润自然就能吸引大批资本的注意和流入。近年来,深圳市对珠宝产业的金融创新明显弥补了资本资源的不足166,使其珠宝产业在资本资源优势不明显的情况下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我国珠宝产业竞争力的另一个可能是人力资源优势,其形成与我国劳动力资源成本、分布及资源结构有关。中国劳动力市场网站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06年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四大城市的珠宝产业中,部分工种从业人员的年薪指导价平均为25000元/年左右,达到2100元/月左右1171,但实际上,早期很多珠三角地区珠宝制造业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远低于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换句话说,早期的人力成本低和低技术工人为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产业集群(区)依靠廉价劳动力所建立的竞争优势只是相对和暂时的,要想进一步提升产业的竞争力,还需要大量的高端专业人才,而在这方面珠三角地区明显落后于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并逐渐成为产业集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  2006年劳动力统计年鉴显示,珠三角地区就业人口的平均受教育程度仅为7.49年每10万人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为5 150人,低于浙江的(5772人)更低于上海的(15069人)。而每百万人中拥有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人数落后于京津唐和长三角地区,与日本相差6. 2倍1181.2007年深圳珠宝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全市15万珠宝行业从业大军中管理人员约占6%技术和设计人员占2%;在人才比例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占0.21%,具有本科学历的占2.99%92%的一线从业人员为初、高中毕业。深圳市黄金珠宝首饰行业协会副会长王天华表示,保守估计深圳珠宝首饰行业人才的需求缺口约1.5万人1191.由此可见,三大珠宝集群(区)产业集中度最高的珠三角地区目前在人力资源方面上的优势并不明显,但中早期产业先行发展和改革开发产生的低成本劳动力资源可能是其竞争力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自然资源方面,山东昌乐蓝宝石是国内最大的蓝宝石矿区之一,金都招远的黄金产量己连续34年位居全国县(市)首位201,和环渤海地区较近的岫岩县是我国最大的岫玉产地。在长三角地区,江苏东海水晶的储量、质量居全国之首,浙江不但盛产淡水珍珠,还拥有全国独有的昌化鸡血石和青田石资源1211.赵鹏大最早指出,资源竞争力是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能力,部分地区拥有的自然资源优势通过成本优势影响资源竞争力,从而可形成并长时间维持自身独有的竞争力优势1221.事实上,上述地区的珠宝产业能够形成并发展也正是得益于其难以替代的资源优势。珠三角地区虽然有多个翡翠玉器集聚区,但原料大部分是外来的,资源成本风险高,雷州半岛的海水珍珠产业近年来经常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令其难以与集群(区)内的珠宝加工制造业产生联动。因此,珠三角地区的自然资源竞争力明显不如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可以认为,自然资源优势不是三大区域珠宝产业集群(区)竞争力形成的关键性要素。  2.2政府职能作用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竞争力的强弱与其政府的作用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国内外的大量理论和实践证明,产业竞争力与其所在的政府作用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23―4.政府对产业竞争力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和改善产业发展环境,使产业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来形成竞争优势。  从国家层面来说,一个宽松、开放、稳定的制度环境是产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珠宝产业是在1982年国家开放市民黄金来料加工及后来取消一系列长期束缚珠宝产业的政策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珠三角地区作为改革的先行地在多项产业政策的实施上领先于全国,是其获得产业先行优势的主要前提。但近十年来,国家在区域发展政策方面对长三角地区的倾斜明显加强。钻石、黄金、铂金和银四大珠宝交易中心相继在上海设立,由此进一步强化了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而世博会、迪士尼、诸暨和苏州珠宝国际交易中心等项目的确立也必将显著拉动当地的珠宝消费,提高其产业竞争力。  对环渤海地区来说,其偏重重工业的发展模式使得作为轻工业的珠宝产业发展相对缓慢。  除了国家的宏观调控之外,各地方政府还通过制定合理的产业规划,改善产业要素和促进资源整合等措施来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珠宝产业己经成为番禹及深圳的特色性产业,两个地区分别制定了广州市番禺区珠宝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深圳市珠宝产业区域品牌2008年至2012年发展总体规划,广东省政府还率先在全国制定了独立的黄金及贵金属珠宝首饰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划〉,从而在政府层面为当地珠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证。不仅如此,两地区在改善产业要素方面也做了很多创新。早在21世纪初期,深圳市政府就率先给予深圳珠宝首饰业协会大额发展基金来支持推动行业的发展。2008年深圳又公布了深圳市重点民营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暂行办法和重点民营企业互保金管理办法,全力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而且通过首创珠宝产业联保联贷融资方式,解决中小型珠宝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番禺区政府则通过促成番禺珠宝产业领军品牌钻汇和比利时钻石银行合作进行金融创新来支持产业集群(区)的发展,正是得益于政府的直接帮助,珠三角地区的珠宝产业才能多年来保持强大的竞争力和生命力。从上述情况看,国家政策影响力在三大珠宝产业集群(区)中,珠三角地区明显不如其它两个产业集群(区),但其地方政府的政策影响力则明显具有优势。  2.3经济条件作为奢侈品的珠宝首饰,被誉为“经济的晴雨表”,其消费量直接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影响。通过采用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的需求-收入弹性进行研究和对比,能够进一步了解人们对珠宝首饰消费的潜力和态度。尹作为等1251通过比较中英两国的需求弹性,指出除受到宏观因素影响外珠宝首饰消费量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购买力。既然珠宝首饰需求主要受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影响,那反过来从各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也能间接地比较其珠宝首饰需求的情况。  -2008年各地区拥有珠宝首饰类外观设计专利2000to2008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其它地区合计9130735644798注:以珠宝首饰为外观设计专利名称进行搜索得到的结果,由于外观设计专利年限仅为10年,所以只统计了2000年之后的专利数目。  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但长期以来,中国珠宝首饰在首饰制造、设计研发与创新等方面相对滞内集聚企业素质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该产配收入为18763.45元,排在三大地区之首,珠三角地区的次之,为17699.3元,环渤海地区的最低,为13 777.94元。而所列的十大城市中,排名前六的城市有一半是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次之,环渤海地区只有北京进入前六。长三角地区较高的人均可支配水平反映了该地区较高的珠宝消费,而事实也正是如此。“加工在广东,消费在上海”是珠宝界广为流传的一句话,2006年上海黄金珠宝首饰总销售额就达到160亿元人民币,占全国总销量的10%以上126.而2007年由盛世指标数据管理有限公司完成的2006年中国时尚指数研究中显示,上海居民的珠宝消费能力最高,2006年珠宝消费的平均支出为5 198.3元;其次是杭州,为4 451.3元,遥遥领先于其它城市1271.长三角地区持续旺盛的珠宝消费需求一方面以内部规模经济的方式影响该地区珠宝企业的生产效率,产生成本优势,从而促进老凤祥、上海老庙、上海亚一金店等一批中国大型珠宝企业的形成;另一方面该地区珠宝市场需求的快速加,也会吸引众多的国内外企业在该地区投资,展开同业竞争,从而提高整个地区产业的竞争力。  3三大珠宝产业集群(区)的内部因素分析3.1集群(区)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设想产生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研究表明,技术创新与产业竞争力的发展呈高度正相关28~29,可以说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动力,是产业集聚获后。截止2008年,全国珠宝首饰类获得外观专利的相关产品累计仅798个(表1)。缺乏技术创新不仅导致中国珠宝产品附加值低,更重要是使其在设计和制造技术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愈来愈大,从而削弱了其国际竞争力,最终制约珠宝产业的发展。  珠三角地区的珠宝首饰类外观设计的专利数目最多,占总额的45%,长三角地区的为38%,而环渤海地区的仅为11%.这组数据揭示,目前珠三角地区珠宝企业群在创新数量方面走在前列,同时不少企业的技术创新,如缘与美的“莲花钻石”、TTF的“玫瑰金”、吉盟的“千足铂金”等在业内都具有较大影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深圳有六成多企业在技术先进性与专利方面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一成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三成企业拥有自己独自建立的研发机构1311.技术创新优势不仅大大提高珠三角地区珠宝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也使其在产品差异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3.2集群(区)的企业素质产业集聚是具有价值联系的企业的集合,企业是产业竞争的基本载体产业集聚的竞争力也取决于其中单个企业竞争力,而企业竞争力是由企业的素质所决定的。按照这一逻辑某一产业表2 2009年中国最具价值品牌珠宝企业排名品牌2009年品牌价值/亿元人民币影响力发源地是否上市50周大福138.43中国香港否187潮宏基44. 25中国广东否209老凤祥40.29中国上海否264瑞恩珠宝31. 30中国北京否266上海老庙31.21中国上海否364上海亚一金店19.08中国上海否367爱得康19. 00中国广东否441明牌珠宝12.26中国浙江否注:潮宏基公司己在2010年1月上市品牌销售额/亿元人民币占全国百分比/%周大生15. 83钻之韵12.91081鹤麟珠宝12.25077缘与美11.55072福麒珠宝10.090 63潮鸿基9.35058爱迪尔9.24058君力实业6.69042翠绿珠宝20.25127宝福珠宝18.00113甘露珠宝11.73073豪珠宝34.842业集聚竞争力的强弱。企业素质主要包括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等因素。珠宝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人才情况在上文己有论述,这里着重讨论其管理因素。  产业内企业的管理水平决定产业的整体运行绩效,从而影响产业的竞争力。与西方经济发达的国家和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比较,中国企业管理的国际竞争力基本处于较低层次132,这在成长中的产业表现得更为明显。截止到2010年,全国49个黄金珠宝首饰中国名牌产品中,珠三角地区的占28个,占全国总数的57%显示出珠三角地区集聚在珠宝综合企业素质方面仍然具有明显的优势。从品牌管理角度来说,由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09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显示(表2)进入500强的珠宝企业除去香港周大福外仅有七家,排名都在百名之外,七家珠宝企业品牌价值合计197.39亿元人民币,仅为排名第一工商银行的15. 8%只比周大福多60亿元,可见中国珠宝企业还比较缺乏成熟有效的品牌营销和管理机制。其中,以长三角地区零售品牌入围的企业数目最多,上海珠宝企业表现尤为突出,老凤祥上海老庙和上海亚一金店都名列其中,反映了该地区珠宝企业零售企业品牌的实力相对较强。  3.3产业集群(区)的组织结构按照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的组织结构主要表现在产业集中度、企业规模经济水平,产品差异化和企业进入壁垒等方面,这几个方面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一般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行业进入壁垒较高,企业数量较少,产业集中度就比较高,企业容易形成规模经济效应,而规模经济越大,能容纳的企业就越少,又会反过来提高进入壁垒。  中国珠宝产业30多年的发展过程,也是其行业进入壁垒逐渐降低的过程。从1982年开放市民来料加工开始,中国逐步取消了各项珠宝首饰的管制措施,并于2002年前、后在上海建立了四大珠宝交易中心,把珠宝产业从一个封闭的国家专控状态引向了开放的市场竞争状态。政策解放带来的是企业数量的井喷,大量中小企业涌入瓜分了市场,使得我国珠宝产业集中度一直偏低。2002年我国珠宝产业的CR8仅为2. 28%35,2006年深圳的16家中国珠宝名牌企业销售总额不到全国的15%销售额最高的粤豪珠宝也只占全国的2. 18%(表3)产业集中度低反映的最主要问题是企业生产效率低下。魏后凯等136的研究表明:我国制造业集中度与X非效率之间大体呈负相关关系,即集中度越低,生产效率越低,或者说技术非效率越高。三大集群(区)中产业集中度偏低是共同的问题。  但在三大集群(区)中,珠三角地区的产业集中度较高,大量的珠宝企业集中在深圳、番禺和花都等区域并且全国名牌及驰名商标企业高度集中;长三角地区的珠宝产业的集中度在部分产品中也相对较高,例如,零售品牌集中度高,江浙等地的淡水珍珠产品的产量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95%以上,产值占全球珍珠行业总产值的15%;相比较而言,环渤海地区珠宝产业的集中度较低,产业的分布也较为分散。  4几点认识及政策建议综上所述,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以及环渤海地区的珠宝产业集群(区)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己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形成一定的产业集聚效应,拥有各自的竞争优势。  珠三角地区的珠宝产业凭借临近港澳的地缘便利以及改革开放先行地的政策便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便确立了先行优势。这种优势迅速为产业带来了资金和技术的集聚,再配合当地政府后期的支持,使其逐渐形成规模庞大、结构较健全并以珠宝加工、制造和出口为特点的产业集群。  长三角地区的珠宝产业则依靠其丰富的自然、资本、人才等资源优势,在持续旺盛的珠宝消费和近年来国家政策倾斜的带动下,形成以珠宝要素交易、高端珠宝品牌集聚为特点的产业集群。  环渤海地区珠宝产业目前在政府作用、资本资源和自然资源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其悠久的玉文化传统和高端珠宝的消费能力也为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从上述的比较可以看出,三大地区珠宝产业竞争力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内部和外部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在外部因素的比较中他们仍有其各自的优势,但内部方面如技术创新、企业素质和产业区域集中度等方面,珠三角地区至今仍然显示出较强大的产业竞争优势,产业集群(区)的内部因素是使产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主导因素。外部因素的形成具有客观性和长久性等特征,难以通过产业自身的努力而改变,外部因素则是通过内部因素起作用的。三大区域内都普遍存在高端人才缺乏,企业管理素质不高,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集中度不够高等情况,这些内部因素的缺失是阻碍珠宝产业三大集群(区)继续发展的主要隐患,也是今后三大产业集群(区)竞争差异化发展应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  目前,各地珠宝产业都在强调产业升级,产业升级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强化内部条件,获取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为此,笔者建议各大产业集群(区)首先应加强产业内的资源配置和整合,促进强强联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大型乃至超大型珠宝企业的集聚能够产生明显的技术溢出效应,推动整个集群(区)的技术创新,从而形成规模经济。  其次,应根据各自的外部条件,形成各自独特的战略管理模式,根据各自外部优势确立自身发展的战略重心,并把资源集中在战略重心发展的焦点上,形成差异化竞争。另外,在集群(区)内部,通过政府的培育,鼓励企业建立品牌理念,注重建立企业品牌的文化内涵,争取通过集群(区)内部的企业品牌建设,加快资源优化组合,提高集群(区)内的产业集中度。在这个过程中,国家职能部门应强化引导作用,结合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产业发展规划,通过战略整合,促使我国三大珠宝产业集群(区)良性竞争互动,发展成为各具特色和富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集聚,以强化我国珠宝产业在国际珠宝业中的竞争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门户|站点地图|手机版|翡翠说珠宝论坛 冀ICP备14005734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13012902000119 联系微信 66598831

GMT+8, 2025-4-17 22:37 , Processed in 0.06864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