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36|回复: 0

汉代玉中的“牛”与“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24 21:4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QQ登录使用更方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我是个“股盲”,对买卖股票一窍不通,只是身边的股民嘴里常叨叨两个词:“牛市”、“熊市”,咨询后才搞明白其中的意思。这是现代人用这两种动物来形容今天市场经济的一种现象,是否恰当我不敢妄言,我只是想起了古人眼里的这两种形象各异而又有某些共性的动物。
有史料记载,牛与熊的图像早在远古时期的岩画里、夏商周的青铜器上、两汉时期的画像石和玉雕作品中就频频出现。它们都是先祖崇拜和敬仰的神瑞之兽。这两种动物,一个是伴随着人类漫长的农耕时代走到信息时代的牛,今后也会一直伴随我们走下去。物质的“牛”我们离不开,牛的精神也常常被我们人类用来不断鞭策自己,什么“脚踏实地,任劳任怨;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都是以牛的精神为参照的。人们也常用“牛”字形容一个有能耐、有本事的人,说他真“牛”!也常用“牛”讥讽一个人,说他“牛”什么?或对爱说大话的人说:“你就吹牛吧,小心把牛皮吹上了天!”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牛”就是老大。
“熊”这位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早已远离了我们生活视野,只有在动物园和马戏团的舞台上才能看到它们的身影。我家在陕西关中的秦岭脚下,一出生就与熊有缘,我们家有一张老黑熊皮,从记事起到读完高中,都是它陪伴着我。每到天寒地冻、大雪纷飞时,是它带给我温暖,让我度过一个个寒夜。虽然它的毛皮有些粗硬,不是那么柔软,但它那厚实的皮和一把抓不透的鬃毛给我挡住了多少湿寒。我儿时的梦就是躺在这张粗黑的老熊皮上完成的。直到今天,我虽已年过半百,仍对熊那憨态可掬、笨拙可爱、聪慧而又有些滑稽的神态格外喜欢。
居住在秦岭山区的老乡,家养的牛经常被黑熊“牵走”。当然也有山民收养小熊崽,把它驯养成看家护院的狗熊。其实当地老乡把这黑货就叫狗熊。本身从长相到叫声都有几分像狗,也容易驯养。
我小时候就常能看到老乡家院子里用铁链拴着的小熊,就像今天城里人养的宠物。
今天人们眼里的熊可能有些窝囊,连骂人都是“看你那熊样!”一支战败的军队也会被人称为熊兵败将,其实熊的生命力是很顽强的。小时常听父亲讲,山里的猎人遭遇黑熊时,一般都是绕道而行,轻易不会猎杀它,那个年代,并非有意保护,而是深知它不好惹。因为猎人手中拿的都是单筒火枪,如果没有十分的把握一枪击中要害,熊是很难倒地毙命的,而熊如果不直立行走,猎人又很难击中致命处。一旦不能一枪命中,被激怒的熊会疯狂反扑,此时的猎人就成了被追猎的对象,那才叫入地无门,上树不灵!
两千多年前的青铜时代,古代工匠常把熊的形象铸造成力扛千斤的大力士,作为大铜鼎等重器的底足,可见熊在古人心目中所占据的位置。到了东汉,人们常把鹰和熊的形象巧妙结合在一起,一般是鹰在上,熊在下,用上等玉料精心雕琢成玉佩挂在身上,取“英雄”的谐音,以求驱邪保佑。再看这两尊玉牛、玉熊,一个低首利蹄,不可阻挡,另一个静中取动,充满张力。汉人以洗练、简洁的刀法,准确雕刻出这两尊形神兼备、呼之欲出、令人叫绝的艺术形象,它是汉代无名玉工精心雕琢的瑞物,供王公贵族欣赏把玩。今天能再现人世,乃今人之幸事!至于谁“牛”谁“熊”又有何要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门户|站点地图|手机版|翡翠说珠宝论坛 冀ICP备14005734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13012902000119 联系微信 66598831

GMT+8, 2024-12-2 22:49 , Processed in 0.06721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