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46|回复: 0

[知识] 玻璃珠、琉璃珠、料珠称谓解析及各时期特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2 14:3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QQ登录使用更方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仅仅从称谓上来说,在古代中国对琉璃珠的称谓就有很多种,其中:缪琳、琅轩、陆琳、琉琳、玻黎、硝子、罐子玉、罐玉、药玉等等都是对琉璃珠的称呼。在日常区分中,我们时常将不透明的玻璃珠子称之为“料珠”;把半透明的玻璃珠子称之为“琉璃珠”;把全透明的玻璃珠子称之为“玻璃珠”,这种区分方法很不准确,下文将首先叙述玻璃与琉璃的称谓问题。

其实,无论是费昂斯珠、玻璃珠还是琉璃珠、料珠,这些称谓都不是绝对的。公元前3000年,埃及人并没有将自己某种工艺命名叫“费昂斯”,后来产生的“埃及费昂斯”这个名词是西方学者相互约定而成的,以便于讨论问题。也就是说,现代大多数的称谓与古代称谓之间可能并不相符,很多都是约定俗成的。中国人对玻璃和琉璃在古代时的称谓一直持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在这两种珠子的分类上显得有点混乱。一般的区分方式是采用考证办法,是用材料的现代名称去对应古代文献中可能的称谓;另一种方法是利用出土实物来对应文献中的名称。但无论这两种方法中的哪一种,都会难免有牵强附会的成分,有些能够准确的得以印证,有些只能是揣测与推断。在前文中,我们已经讲过许多的例子,这种现象在珠子的历史中非常普遍。

玻璃和琉璃都是从最早出现的费昂斯工艺中衍生出来的,它们在工艺和原料上面有所关联,都是利用熔化石英烧造成品。费昂斯是二次烧造,首先制作胎体,成形以后再上玻璃釉,然后再入火烧造成器。这与明清时期非常繁盛的琉璃建筑构件的制作工艺是非常相似的,中国人习惯通过这种制作工艺烧造出的部件称为琉璃,同时也将中国本土使用高铅低温制作的物品称为琉璃,这种混淆的称法可能与两种工艺有着同样的起源有关系。约在罗马帝国时期,西方就有吹制玻璃的工艺,这种工艺摒弃了模铸的方法,一次烧造就可成形,之后的个人装饰品和实用器皿基本上都采用这种方法制作。

玻璃一词在宋代时开始比较普遍的使用,应该与唐宋时期由西方舶来的大量玻璃器皿有关系,也就是说,玻璃一次在当时应该特指的是西方舶来的玻璃制品,而并非指的是本土低温烧制的琉璃。宋代诗词中玻璃一词出现的频率非常之高,同时也会出现“琉璃”、“药玉”等,也佐证了以上的观点。简而言之,宋代时中国人开始将玻璃与琉璃区分开来,玻璃特指西方舶来品,而琉璃指的是本土烧制的低温小件。

药玉一词也是在宋代出现,由于宋代时玉料难得,而当时以玻璃仿玉的工艺已经相对成熟,便开始以“药玉珠”替代玉珠,其实也就是指玻璃珠。元代有专门烧造玻璃的官方作场称为“罐玉局”,也是用来仿制玉器的。除此以外,还有用玻璃来仿制瓷器的,苏东坡在《独酌试药玉滑盏》中写道:“熔铅煮白石,作玉真自欺。琢削为酒杯,规摩定州瓷。”文中将当时的制作工艺很清晰的描述出来,以铅作助燃剂熔化石英烧造酒杯,模仿当时的定州瓷器。高含铅量一直是判断中国本土玻璃的一个重要标准。

西方玻璃器在中国古代十分珍贵,一直是皇帝赏玩的器具,而且一直称作玻璃而不叫琉璃。在古代文献中玻璃总是与“大食”一词相关联,古代中国称阿拉伯帝国及伊朗地区为大食,他们继承了古代地中海一带制作玻璃的传统工艺,所做的玻璃制品耐高温,质地透明,这是中国古代玻璃一直没能解决的问题,也可能是古代中国人没有把精力放在解决这个问题上面,因为,在古代瓷器是实用器而玻璃是赏玩器或者装饰品,当时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必要性,所以大食国进贡的玻璃器皿才能成为皇帝的赏玩之物。

到明代起,本土的低温玻璃开始被称之为“料器”。在古代中国,玻璃制品并没有实用性,因此不以质地坚实为标准,而是更多的考虑工艺价值,所要求的是视觉感官与艺术性,即使到了清代,仍旧是以烧制低温玻璃为主。之所以始称料器,是与工艺流程相关,前文中提起过,琉璃采用的是二次烧造工艺,而玻璃是一次成形。所以,在玻璃的烧制过程中需要向玻璃溶液中添加着色剂,溶液冷却前一次成形,而无须再上釉。由于当玻璃制造工艺满足批量生产的时期,一般都是先准备好各种颜色的“料棍”,制作时熔化所需颜色的料棍即可,此时制作出的产品就是我们所说的“料器”、“料珠”。料器与琉璃相比,没有胎底,是艺人在火中即兴创作出来的,需要一次成形,和真正的高温玻璃相比,料器熔点低,比重大,色彩多而鲜艳,这一直是中国低温玻璃的特点。

各式各样的玻璃珠几乎贯穿了中国历史,早在西周时期,我们在墓葬中就发现费昂斯珠的存在,一直延续到清代,各式各样的玻璃珠都备受人们的喜爱。它们在历史中充当着组佩的部件、贸易珠、装饰品等等作用,出现的形态可以说是所有古代珠子里面最多的,如叙述全面则应单独立书,因此,在此章节只做笼统的说明,下文将各时期的代表珠子依次简介。

1、早期费昂斯珠:西周时期的早期费昂斯玻璃珠,这些珠子主要有瓷白色、天蓝色和麦绿色三种,呈现出圆珠,橄榄形珠和管珠等形态,通常珠子直径在8—10毫米之间,一般管珠的长度18毫米,直径4毫米。出土时,费昂斯珠表层氧化,呈现半腐朽状态,为迄今最早出现的中国古代铅钡琉璃。

2、汉代玻璃珠:汉代出土的玻璃珠以算盘形圆珠最多,其次是渔网坠形、椭圆形、菱形、橄榄形、扁扣形、多棱面形等,颜色以蓝色为主,另外还有青、淡青、绿、湖水蓝、白、月白、砖红、紫褐色等。一般都半透明,其中不透明的较少,均有穿孔。经化学成分分析,一般都属于氧化钾—二氧化硅玻璃系统,通常称为钾玻璃或者钾硅玻璃。

3、西域新疆玻璃珠:西域新疆的玻璃珠有明显的异域风格,均出自中亚美术系,坊间多称为“楼兰珠”。这些珠子形制和材质非常丰富,制作工艺上非常娴熟和随意,有些装饰有眼睛图案,非常类似战国蜻蜓眼,有些是随意的水波纹,可以说是我们迄今能看到的最为非富多彩,最率性自然的一种珠子。

4、宋代琉璃贸易珠:南宋时期海上贸易十分发达,那时多用“五色烧珠”作为贸易珠使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琉璃贸易珠。这个时期的琉璃贸易珠外形呈现螺旋盘绕状,非常有特点,大多数呈现蓝色,半透明状态。另有少量暗红色的珠子,应为苏州生产,用意模仿红宝石,约为11世纪早期制作。

5、元代琉璃珠:元代制作琉璃产业十分发达,并有特设的“罐玉局”为宫廷制作玻璃器。元代时期,几乎所有外销瓷器的地方都同时外销琉璃珠,根据不同地区对于颜色的不同喜好专门制作,颜色非富多彩,形制主要以算盘形为主,通常珠体上可见绞丝纹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门户|站点地图|手机版|翡翠说珠宝论坛 冀ICP备14005734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13012902000119 联系微信 66598831

GMT+8, 2024-12-3 05:04 , Processed in 0.07135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