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23|回复: 1

[珠宝文化] 南派三叔的蜻蜓眼为何值289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4 12:3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QQ登录使用更方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南派三叔日前在微博中宣布正式进军古董业,在淘宝上开设了店铺“藏海花”专门出售他的藏品。除去一般古董与工艺品外,当中最受瞩目及争议的是标价289万的“战国蜻蜓眼”。这个“蜻蜓眼”是什么东西?能够价值289万?

48.jpg
南派三叔淘宝网店上标价289万元的战国蜻蜓眼

不过杰作叮嘱各位,名人大V的号召力虽然大,但是淘宝店的东西真的不看也罢,实在是贵的离谱,这些都是给有钱的冤大头准备的,咱们还是多看少出手,“古玩这种东西虽说是无价,但只要通过对比,便可以知道你的钱到底花得冤不冤枉了。”

不过对于蜻蜓眼,我们还是可以一起来了解一下:
蜻蜓眼是古代一种饰物的俗称,是“眼睛文化”的产物。“眼睛文化”发源于西亚或印度,相信眼睛有辟邪功能的信仰,“眼睛文化”盛行于草原文明。蜻蜓眼为玻璃制成,玻璃又称琉璃,公元前2500年人造玻璃首次出现于西亚及埃及,最早的用途是制造珠饰,先是出现单色玻璃,1000年后又出现彩色玻璃。公元前15世纪玻璃珠上开始有彩斑条纹或点状图案。公元前10世纪,在玻璃珠母体上镶同心圆,制造出“眼睛”效果的镶嵌玻璃经终于在地中海沿岸出现。“眼睛”文化据说发源于西亚或印度,相信眼睛有避邪功能的这种信仰,多盛形于从事畜牧的草原民族,在游牧民族迁徙的路途中,身上佩戴这种镶嵌玻璃珠,一方面可以避邪,一方面随时都有可能用来交换所需之物。

这种镶了“复合眼珠”的玻璃珠,春秋战国时期进入中国。中国中原地区与西亚虽然相隔数万里,但在公元前二千年到一千年的铜器时代,东西文明之间活跃着许多游牧民族,他们往来于漫漫中西亚沙漠地带,玻璃色彩美丽,便于随身携带,游牧民族交这种镶嵌玻璃珠由西亚带入中国。

近年中国考古学家在新疆轮台群巴克发掘了公元前八至九世纪的墓葬群,出土了不少蜻蜓眼珠,与伊朗吉兰州以及中国中原地区春秋战国的蜻蜓眼珠非常相似,进一步证明了公元前一千年或略早,蜻蜓眼珠由游牧民族从西亚经过漫长的一千年岁月,但中国的情况非如此,镶嵌玻璃与单色玻璃块同时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期间并没有任何发展过程。镶嵌下班的突然出现,只能用贸易品来解释。
49.jpg
上海玻璃博物馆举办的“古玻璃系列展——战国蜻蜓眼珠饰”中展出的战国蜻蜓眼


这种彩色缤纷、灿烂夺目的西亚玻璃珠受到当时中国王公贵族的极度喜爱。因为这个缘故,当时在中国产生了高度的社会需求,导致中原玻璃艺匠开始利用本地原料进行仿制,以氧化铅和氧化钡替代苏打,制造出与西亚、地中海东岸地区配方不同,也就是含铅钡成分的蜻蜓眼玻璃珠。

春秋末期、战国初期玻璃眼珠多为类形球,并不规整,有个像扁方形或扁鼓形。尺寸比较小,绝大多数直径不足二厘米。一般多在一到一点五厘米之间。珠地多为绿、蓝或黄色,母体均半透明。其饰纹简单,采用西亚常用的几何图案,与同期中国玉器或金属器物上传统的云纹、蟠螭纹和龙、壁邪等图样大不相同。蜻蜓眼珠的纹饰风格是独树一帜的,也可以说偏于西亚风味,其主题都只是同心圆。同心圆一般为三层,也有多达五、六层的,以平嵌手法嵌入,中心点为深蓝色,外层则褐白相间或蓝白相间。嵌入之眼珠地浑然一体,不突出也不易脱落。山西长治分山岭270号墓、山东临淄郎家庄1号墓、洛阳中州西工路基、河南固始候古堆墓和湖北隋县曾候乙墓都出土过蜻蜓眼。

战国晚期的蜻蜓眼珠有别于春秋末期或战国早期,尺寸稍大,直径大约二厘米,手工愈加精堪。颜色虽没什么突破,仍为不透明白、蓝、褐、土黄色。但其纹饰绚烂多姿,极富变化,圆圈纹或凸起或剔刻,造成鼓眼的效果;也有眼的白色轮廓以“祈月”形成替同心圆,造成斜视的效果,使“眼”更加生动传神。

50.jpg
战国蜻蜓眼一般尺寸比较小,直径多在2厘米左右


战国时候有一个关于“随侯珠”的故事流传甚广。传说,某日,随县的曾侯行至溠水河边的一个土丘,看到一条灵蛇受伤,觉得它很可怜,就命人用草药封住其伤口,医治它的伤。随后,在一个月圆之夜,这条灵蛇口衔明珠献予曾侯。人们就把这些珠饰称为“随侯珠”。在历史上,“随侯珠”的确存在。1978年,在湖北曾侯乙墓(又称随侯墓)中,出土了173颗带有蜻蜓眼纹路的古玻璃珠,做工精美绝伦,堪称古玻璃珠饰中的佳品。战国语汇中还有一个“随珠和璧”的说法,把“随侯珠”与和氏璧摆在并驾齐驱的位置上,也可以从另一侧面证明,当时古玻璃珠饰价值连城。

不过战国之后,由于造价昂贵、工艺难度高,同时瓷器、玉器的工艺兴盛,也让统治者逐渐淡忘了古玻璃工艺,古玻璃工艺逐渐失传。自战国以后,“蜻蜓眼”虽偶有发现,如在江苏徐州西汉北洞山汉墓有六枚“蜻蜓眼饰玻璃片”出土及广州西汉南越王墓中的组玉佩中亦有类似蜻蜓眼珠子发现;1995年在新疆尼雅遗址曾出土一枚蜻蜓眼式玻璃珠,时代在东汉末至魏晋,同遗址亦出土一黄白色蜻蜓眼式玻璃珠,年代为东汉中、后期等。但这些零星发现的蜻蜓眼式珠子在数量上无论如何都不能和战国时期墓葬中出土的相比。清朝时中国的玻璃工艺又开始兴盛,只不过,这次工匠使用的材料都是西方的玻璃,和战国古玻璃已经没有关系。

国内专家对古玻璃乃至战国古玻璃的研究,也不过是近十几年的事情。比起陶瓷、玉石等古玩,战国古玻璃珠饰数量少,玩家和藏家群体相对来说很小,完全是个冷门领域。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以前,世界上甚至对中国古玻璃并没有什么概念。直到上世纪20年代,加拿大传教士威廉·查尔斯·怀特在河南洛阳活动时,从当地盗墓者手中搜集到了一些出自周朝故址金村的古玻璃珠饰。这些珠饰纹路类似于蜻蜓复眼,和两河流域以及古埃及的护身符颇有相似之处。惊讶之余,他连忙请英国专家对珠饰进行鉴定。结果,专家发现这些古玻璃中含有大量重金属铅和钡,与西方含有钾钠钙成分的古玻璃完全不相同,从而得出这是中国周至战国以来特有的铅钡玻璃的论断。此结论不啻为在古玻璃学界投放了一颗重磅炸弹。
51.jpg
现在战国蜻蜓眼的价格在收藏门类中依然处于洼地,价格一般在几千到几万之间

然而,当这些珍宝中的很大一部分还来不及在国人面前展露特殊美感,就已经被国外冒险家偷运出国。1928年,已经认识到古玻璃珠饰价值的威廉·查尔斯·怀特,用了六年时间,同美国人华尔纳等疯狂盗掘洛阳金村的东周王墓。他们带走的不仅有镶嵌金玉琉璃衮服的车马器、带钩、铜镜这些大件文物,还有一批蜻蜓眼珠饰。这些珠饰流失海外,几经流转,最后被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日本东京博物馆所收藏。

战国“蜻蜓眼”作为中国玻璃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一笔,及古代珠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蜻蜓眼”其独有的魅力和文化内涵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藏家的追捧和青睐,琉璃收藏家牧之认为:“无论如何,人们无法忽略的是战国蜻蜓眼珠饰历经数千年,跨越时代和地域的绝世之美。”

不过与传统的收藏热门相比,“蜻蜓眼”的价格仍然属于洼地中的洼地。记者查阅雅昌艺术网的拍卖数据发现,蜻蜓眼在国内上拍的次数仅仅只有8次,其中两次成交,六次流拍,成交价最贵的“战国蜻蜓眼”也仅仅只有22400元;而在艺术品交易网站博宝艺术网上,“蜻蜓眼”琉璃珠的价格也只在数百到数千元之间。

由于出土量大,存世量多,再加上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大批仿冒的战国蜻蜓眼琉璃珠,汉代琉璃珠等的古代琉璃饰品,大大地冲击了古玩市场,造成了其市场的混乱局面。

不过从长远来看,战国蜻蜓眼中所蕴含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会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与喜欢,作为投资玩赏的藏品,蜻蜓眼的市场会逐渐升温。
发表于 2015-5-4 14: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来顶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门户|站点地图|手机版|翡翠说珠宝论坛 冀ICP备14005734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13012902000119 联系微信 66598831

GMT+8, 2024-12-5 01:54 , Processed in 0.20244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