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75|回复: 0

八卦下文玩界内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14 13:5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QQ登录使用更方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今天的文玩界已经和过去大不一样了。马未都先生买东西的时候还是八十年代,那时候资本运作的黑手还没有介入文玩界(当时社会也没有多少“资本”),文物古玩市场,和萝卜白菜一样,不过是低买高卖、将本图利的“买卖”而已。马未都先生自己就说过,当时买东西,划价低了,小贩不干“我这是有本钱的”,马先生多回以“那您把本钱加一成卖给我”,都能拿下。当时的古玩价格虽然不低,但是相比于当时人的收入,还是不高的。一个祺祥通宝“”,八几年年卖也不过十几元钱,我的老师曾经以8元钱收得,当时一个普通工人的收入大概是四十元左右一个月。如今祺祥通宝网上的参考价能“参考”到三万左右一个,现在普通的白领一个月才收入多少?

价格被资本爆炒,普通玩家根本无法判断东西的本钱。说一种最简单的炒作模式:一件普通的文玩,几个老玩家联手,拿出2000万的本钱,甲以1000万的价格卖给乙,乙用2000万的价格卖给丙,花钱请几个记者报纸上一忽悠“稀世珍宝以高价被藏家收购”,一年之后丙标价3000万往外卖。这件东西收来的本钱也许只有几十块钱,你怎么划价?文玩不同于黄金,股票,都是有统一价格的,这个东西价高价低都是凭所谓“专家”的参考,可谁去保证专家的水平?谁又保证专家不拿人钱替人报虚价?没法保证,也没有保证。

说到底,马未都这样的传奇人物,只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他的成功不可复制,今天的社会环境也不允许再出现一个马未都。文玩界的朋友都爱说一句笑话:“现在玩古玩的人比古玩还多。”没有正常的收入,没有雄厚的资本,区区几万十几万的本钱想在这个行当里立足,太难了

古玩行都知道作假猖獗,很多鉴赏书籍也都提及过怎么辨别假货,比如怎么分辨出土古(从古墓中挖掘的古玩),传世古(前人收藏的古玩),怎么看包浆,常见的做旧手段等等。这些百分之百今天的人做的假货,俗称叫“腥儿局”,普通的玩家有一定的经验都能看出来。真正的古玩,叫“尖局儿”。

但是那种真假相掺的古玩最容易骗人,多少年的老玩家也看不清。行话说“腥加尖,赛神仙”,就是这个道理。

怎么叫做真假相掺呢?
很多古玩鉴赏的书籍都提到了鉴定的方法,这些方法没错,都很有用,但是认为掌握了这些方法就能在古玩这个行当里游刃有余,那就错了。所有的鉴定方法,都是针对一定的客观标准,比如瓷器,看形制,看底款,看色,看釉……这些标准都是具体的,量化的。任何东西一旦具体,一旦量化,就有了被复制的可能。比如一个青花瓶子,实际上是个碎瓶,底下半截保留着,上面摔碎了,没了。有人用这个瓶子重新作胎上釉重新烧,看底款毫无问题,但这就是个假货。再比如画,看纸,看墨色,看款,当然更要看内容,但这些都是可以被复制的。真有人拿清代的纸甚至当时的墨来重新仿造名人的画,这种画怎么鉴别?

一张画,请高手对照着再画一张,然后两张画从中间裁开,拼接起来。这样一张变两张,每张都有一半是真的。这叫“半截活”。瓷器也可以做半截活,一个瓶子,从中间锯开,两半各自重新和胎上色再烧制,一个独瓶就变成了对瓶,价值至少要翻一倍还多。

半截活的字画完全打开,也可以看出真假,于是又有一种“双皮”。还是一副字,用水泡过(古代人写字用宣旨徽墨,不怕水泡)之后竖着从中间撕开,一张撕成薄薄的两张,然后再写一幅撕开,拼接起来。这样更加真假难辨。远看近看都觉得真,但是总觉得看着模糊。没经验的人会以为是光线问题不加留意。

作假虽然五花八门,但其实只是文玩界入门的黑幕。作假需要的劳动量大,需要专业的知识,而且需要一定的人手。而且,作假做旧,东西卖的多是有经验的藏家,不容易脱手。更重要的,前清和民国时期,民间文物多,因此腥加尖的作假很多。如今民间文物本身就少,采取腥加尖的方法虽然获利,但却毁坏了文物。所以,今日文玩界的黑,不在于假,而在于真货也不值这个价钱!

再比如,许多名画,由于藏家不懂得珍惜,只想留自己的名,常常加盖自己的图章,有的甚至落自己的款——当然是写明藏家——这些藏家的图章和款识年代新,所以常常会盖住作者的图章款识,而且画越古,藏家款识图章越多,有时甚至难以分辨作者的款识,这时候以款识判断,就会把真画当成假画。

所以,鉴别古玩没有太多的捷径,就是多看真品,多积累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自己对于文物的那种“感觉”。很多老前辈就是凭着感觉,从假货里掏出真金。仿品仿得再高明,也没有真品的那种感觉。这种感觉往往比客观的标准还灵敏,还正确。

前面说过,真假相掺的东西是最难分辨的,而真假相掺的作品中,除了上述之外,专有一种,格外的难以分辨。

比如说吧,清代宫廷的画制,是很严格的,画师在正式作画之前,都要在白纸上打稿,这些稿子都要存档查看的,而且往往不是一稿,有的画要有十几稿之多。按照清宫的档案,这些画稿都得到了妥善的保存,但是清朝灭亡后,流出的清宫画师的作品很多,但存世的纸稿却很少,至今故宫博物院保存的纸稿的数量,不及画作的十之二三,这是什么原因呢?聪明的网友不妨自己猜测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门户|站点地图|手机版|翡翠说珠宝论坛 冀ICP备14005734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13012902000119 联系微信 66598831

GMT+8, 2024-12-3 21:41 , Processed in 0.05968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