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97|回复: 0

[知识] 翡翠评价标准——袁心强、摩太、欧阳秋眉、马崇仁大师PK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16 15:4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QQ登录使用更方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翡翠评估难主要是因为影响翡翠的品质分级因素很多,同时还有玉文化和个人喜好等因素。而中国的首个《翡翠饰品质量等级评价标准》,则采用质量等级划分,从质地、透明度、颜色、工艺和综合印象5方面进行详细评价,下面就来学习一下袁心强先生、摩太先生、欧阳秋眉女士、马崇仁先生这四位前辈的研究成果。

1、袁心强先生的“翡翠评价标准”观点
袁先生在2001年的珠宝学院教材试用版《翡翠宝石学》一书中提出了翡翠品质评价的6要素,分别是:颜色、质地、净度、种、成品的工艺、重量(大小)。在颜色要素中强调了翡翠的各种颜色后,重点介绍了翡翠的绿色,要达到“阳、浓、正、均”,经过分析认为,基本可归纳成为色彩、浓度和匀度三个要素。

色彩基本上受蓝色、黄色、褐色、黑色和灰色四种色调的影响;还首次从浓度和色调分级的基础上归纳了翡翠绿色的色级;在颜色的匀度中提出了翡翠底色与均匀性的概念。袁先生的独创之处在于提出翡翠质地要素的概念,既相似于底子、地张的概念又区别于两者,并提出质地概念包含结构因素与透明度因素,进而划分了质地的品质类型。


在净度要素中,首先概括了各种影响净度的特征,提出了净度评价的方法,划分了净度级别。在种的概念中,似乎有别于常用的种的含义,将种与翡翠的品种进行了有机的联系,而不是与所有的业内使用种的意义,将种定义在结构的范畴;在成品的工艺要素中,对翡翠的素身与雕花制品有详细的评价方法;在重量(大小)要素中强调了重量的稀有性尺度。


2、摩太先生的“翡翠评价标准”观点
摩太先生在2006年出版的《摩太识翠--翡翠鉴赏、价值评估及贸易》一书中在有关章节翡翠成品的商业等级评价中提出了5要素:即绿色及均匀程度,透明度,结构与构造(种),纯净度,形状做工与重量。

摩太先生是个唯绿色为美主义者,所以很看重翡翠的绿色,他将翡翠绿色分为五个等级:极均匀正绿色,较均匀正绿色,不均匀正绿色,微偏蓝绿色,蓝绿色,蓝灰蓝色;翡翠的透明度(水)分为全透明、透明、半透明、微透明、不透明;而且认为特级翡翠常出现在半透明品种,所以外界将上等的绿色翡翠常说成玻璃种是有商榷的,在结构与构造(种)这部分,先生分为四级以结构细腻致密、结构致密、结构不够致密、结构疏松为特征;在纯净度部分,也分为四级,以非常纯净、纯净、半纯净、欠纯净为特征;在成品形状做工及重量这一部分,分别对首饰类、雕件类、文物价值等角度提出了评判标准。

与袁先生的观点对比,除袁先生将“种”的概念品种化以外,其他两者的论述相同之处甚多,但在名词的表述上,差异很大,例如:结构与构造,摩太先生认定为种,而袁先生则冠以质地的概念,而摩太先生几乎没有论述“地”的概念。


3、欧阳秋眉女士的“翡翠评价标准”观点
欧阳女士在她2005年出版的专著《秋眉翡翠(实用翡翠学)(精) 》一书中,提出了4C2T1V的翡翠成品评价标准。


4C:色(colour) 、工(craftsmanship)  、瑕疵(clarity)  、裂纹(crack)
2T:种(transparency)  、质(texture)  

1V: 大小(volume)

在绿色评价方面,认为浓、正、鲜、均是判评的标准;在种即transparency她理解成透光性,估计就是行内人的“水头”,分为6级;在结构texyure部份,她的理解是质地的粗细,认为就是行内人的“地”、“质”;在工这部分要从造型、切工、比例、对称、完成度几方面去着手;在净度(clarity)部分主要是将杂质单独处理,观测杂质的颜色、形状、分布;在裂纹crack部分主要看裂隙的部位、长短、裂纹类型;在体积部分重点突出大小,分别从手镯、珠链、光身蛋面角度阐明了评判的尺度。
最后欧阳女士还确立了一个评判的顺序,即:颜色、透明度(种)、质地(地)、切工、大小、裂纹与净度。


4、马崇仁先生的“翡翠评价标准”观点
马崇仁先生在“形象翡翠学助你开启通向翡翠世界的大门”一文中对翡翠的评价提出了自己的标准“种、底、色、花、裂、工”。并认为这些评判标准应根据翡翠成品的不同而有所侧重。饰用翡翠的鉴别应根据“六要素”原则依次进行。一先看“种”,二看“底”、“色”、“花”,最后看“裂”和“工”。

马崇仁先生对种的理解是最为特殊的,他认为“种”是翡翠的密度、抗磨硬度及透光性(水头)的综合体现。它受组成翡翠的矿物颗粒大小、结构致密程度的制约,也受矿物组合不同的影响。“种”有老嫩之分,质地好的叫“老种”;质地差的称“嫩种”。并将翡翠分为老种,介于老与嫩之间的品种,嫩种;“底”也叫“底帐”、“地子”、“地”。“底”是石域性名称,它是构成翡翠的基础部位,除了“色”与“花”以外的部位即称为“底”。判别地子常用“冰味”、“苘份”两个术语。

翡翠中常见一些絮状物、斑状物,如:棉、石花、石脑、石线、棕眼、黑斑等,人称杂质或瑕疵被马崇仁先生纳入底的概念中,这些东西不同程度地影响翡翠地子的种质和洁净度;“色”专指翡翠中的绿色;“花”:除了绿色以外的颜色叫做“花”,如:兰花、黑花、莼花(紫罗兰色),“花”与“色”都是翡翠中原生矿物的颜色。


因此,红雾、黄雾原则上不能称为“花”和“色”。色的评价与前人雷同,花的评价是马崇先生的独特之处,兰花、黑花、豆花、莼花等使翡翠更加丰富多彩;“裂”指翡翠中的裂堑、绺裂,影响成品的质量与寿命;“工”指翡翠作品的工艺水平高低及文化内涵,做工好坏直接影响翡翠的价值,在做工方面对纹饰及文化性重点强调,但没有欧阳女士及袁心强先生那样详尽。

综合以上四位有代表性的专家的观点,我们会觉得给人以特别混乱的感觉,每个专家都是自成一体,各自各表。但细细一分析,发现以下问题:

(1)名词使用特别混乱,主要是种、水、结构、构造、地、质地、质等重要术语表述存在分歧;
(2)基本的评价指标还是有相对的认同统一性的,例如:颜色、种水、工艺与大小重量、瑕疵与裂络;
(3)具体地,在颜色方面,基本一致,唯马崇仁先生提出了“花色”的概念;在种、水、地、质地、结构、构造这里,十分混乱,首先是袁先生将质地概念概括成了结构与透明度,又认为与“地”概念相似;其次是摩太先生将种、水分别定义,而没有论述“地”的概念;再就是欧阳女士的种、质概念,认为种就是透明度,质即结构构造的概念,认为就是行内人的地、质;最后是马崇仁先生的种、地标准,将种与地分开作为两个指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门户|站点地图|手机版|翡翠说珠宝论坛 冀ICP备14005734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13012902000119 联系微信 66598831

GMT+8, 2024-12-3 06:56 , Processed in 0.06519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